第十章 孩子王(第2页)
杨项东这才想起来,对着六个人中那个最大的孩子询问他的名字年龄。
“杨相公我们是西面大孤山的,我为长子,今年16岁。村里都叫我王小哥,父亲也没读过书,村里也没有读书的,弟弟妹妹就没个名字,这是二弟小我一岁叫王二郎,三妹王大娘小我三岁,四弟王三郎四岁,五妹李二娘和三妹同岁,最小的那个是小弟李小小小我五岁,两个李姓是我舅家的孩子。万历三十五年时,我舅舅和舅母去世后,来到我们家两年了。”王小哥一边指着一边介绍着。“今年连日大雨,家里是房倒屋塌,父母也高烧不退,多日后走了,家中爷爷年近60……患有眼疾……”因为说到伤心事,王小哥的语气已经哽咽,他停顿几息,开口说到:“日子已经无望,我等才来到县城,家中兄弟姊妹日夜相伴怎么分的开,爷爷言说我带着我们来到县城找一些糊口的生计,或托人学徒或被某家看中收入府中做下人,已经做好兄弟姊妹四散分离,再无相见之日,老天爷开眼,多谢杨相公能收留我兄弟姊妹六人,我六人定鞍前马后,做牛做马报答杨相公救命之恩。”说罢也要带着五个孩子给杨项东磕头,杨项东一把抓住王小哥的手臂,一把将他拉住。“王小哥你少我几岁今日听我一句,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上位苍天下跪父母。我只是行力所能及之力,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六人遇我也是缘分,日后你们除父母外不可对任何人下跪。”
十个人走到一处荒草密布的地方,杨项东示意不要走了,结算了马车夫的银子,从车上拿出铁铲和铁锄头,这东西可是文登县最好的农具了,这个时代金属的农具可是非常高昂的一般家庭接受不了,相当一部分用的是木铲和木厨。
其实这种铁农具,杨项东并不喜欢,主要是他不耐用,好的农具还是白口铁最好,这事情老宋倒是和他谈过,这几天他们在山上,做鸡窝时因为工具问题,导致很多简单的事情都没办法简单的做,本来两天就能做成的事情,拖了四天才差不多完成一个大概样子,提到铁制工具的问题,老宋表示自己有话说:“你要说崛起屁股抡锄头,这事情别说你,就是你老二和吴启荣三个人绑在一起都不是我的个儿,可你要说炼铁冶金,做炼铁炉不是很难,主要是铁的杂质太多了。这玩意儿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你也知道,咱俩的化学但凡有一点儿成绩,也不至于一点成绩也没有啊。这事情你得让老二和吴启荣他们来,好歹俩人高中学了几天化学,吴启荣理科毕业学的又是冶金矿产专业,那才叫真正的专业对口。”
杨小了拿着锄头,就要轮起来。两难民中那大的走到杨小了身边深鞠一躬,杨小了还没明白,那人拿过杨小了的锄头就自己开挖,杨项东无奈,拿出手表看了看已经下午两点了,就他那个营养不良的样子,这么挖好就傍晚了,自己和杨小了倒是没什么,这八个有夜盲症几率不小。杨小了也有些看不下去,就去拿锄头,拿了几次问没有夺过来,看来想亲力亲为安葬自己的父亲,杨项东四处看了看就拿着自己随身带的链条锯去锯了一根树枝敲敲打打把一个锄头装上,杨小了还没来得及效仿,王小哥就一步当先拿铲子头做了一个,不由分说四个人动作就是快。安葬下后,杨小了从包裹内拿出纸钱,焚香。那两人磕头拜祭后转过身来对杨小了王小哥杨项东磕头后起身,杨项东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带着孩子们回营地。杨小了和王小哥打头,杨项东殿后带着孩子们在山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