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大明呆某讲故事了

第三百四十八章 见闻(七)(第2页)


 甲胄工厂的参观只是让袁崇焕更加肯定登莱军的标准化,这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从登来军提供的火枪弹药通用的情况上看,标准化确实是登莱地区工匠的一个基本认知。


 “确实如此,不过军中军士们都比较喜欢登莱地区提供得甲胄。相比起来登莱甲胄做工精良。防御能力比也不错,而且替换甲片没有任何难度,甲胄的整体重量要比工部提供的重量要轻上一些,但是防御力却不亚于兵部提供的甲胄。”副手也是很喜欢。


 “实不相瞒,其实工部也非常喜欢采购我们登来地区生产的装备,但是价格一直被压的很低。其实我们一直是贴钱干的。不过事到如今没有什么事情比抵抗女真人更重要的了。”严武这话觉悟还是非常高的。


 “确实如此,相比于登莱地区大明其他地方的官员有些一言难尽啊。”袁崇焕无奈的摇头。


 时间到了三月底,袁崇焕也决定离开了,随着他离开的还有自己厚实的一本在登莱地区的心得。李嵩这次亲自送他离开。董遇时也难得亲自前来,给了他一套甲胄弓箭和火枪也算是一份临别的礼物吧。


 这次为期三个月的浏览其实并没有参观什么东西,看上去农业商业军队,袁崇焕都看了个遍,可是并没有接触到什么具体的东西,比较接触多的是农业,知道登莱青百姓有土地,工厂设备多工匠专业性高,士兵训练严苛,可是他并不清楚这套的逻辑是在有南方的更深规模的经济基础扶持下还可以有如此大的成果。袁崇焕这次看上去心得写了一大堆,可是就如同走马观花,得到的结果也无非是分田,良家子,多训练,好装备,几个点而已。而土地从哪里来?两相从哪里来?士兵的装备又从哪里来?都是架在空中的。


 随着袁崇焕得离开,难民开垦营的工人也陆续开始离开营地,到各地区开始工作。


 “官道一局招募工人,月薪……”


 “丰收农场招募工人,月薪……”


 “确实是好找工作!”李四成耳边络绎不绝的招募声音让他激动万分。和自己的老朋友甲长两人一边走一边询问工作内容。


 四月初袁崇焕得到了崇祯皇帝新的任命,正式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决定从山东直接到达北京,不过刚刚出了山东的他有些犹豫,此时他也不清楚的事,李嵩是三月份就已经得到了同意自己离任的任命。


 这事情其实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东林党的全面反扑李嵩受到大量人的排挤,尤其是其在天启末任命登来巡抚这一职位的时候,确实有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的提拔,去的天启皇帝大家惹不起,但是已经死了的魏忠贤大家却可以站在他的棺材板上啐一口。而到了二月崇祯皇帝决定开始庭议处理辽东问题的时候,李嵩的辞职报告也被放在了崇祯皇帝的案头。对于登莱地区的重要性,不仅崇祯皇帝,而且殿内诸东林党的大员也很重视。


 既然李嵩主动的滕出了这个位置,大家就在庭议上准备安排一个东林党的人,但是庭议结果是由袁崇焕兼任登莱巡抚。而孙国祯作为兵备道实际处理登莱事务,对于李嵩离任,孙国祯还在再站一班岗的安排,孙国祯其实也不太乐意,大明现在的政治局势实在是太乱了。而且现在做事的环境也太差。想搞事情,那么自己的官位就不保,但自己不搞事情,这位子实在座的没啥意思。在天启皇帝刚刚去世的那段时间,李嵩就与孙国祯两个人和董遇时谈了谈决定离任,不过那会大家确实也清楚,如果这时候这两个人离任,那么东林党的打击会紧随而来。而董遇时与登莱总部的意思是纵观其变,不要做过多的人事改变。二月份崇祯皇帝召开庭议的消息从京城传来,三月份李嵩就将辞职报告送了上去,就等着任免到期,不过作为兵备道的孙国祯只能再留任一段时间,毕竟现在其实没有什么明朝官员能靠得住。徐光启或许算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但是徐光启对于政治上的处理确实上不得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