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大明呆某讲故事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开会(第3页)

 

而盐场灶丁(盐工)因官盐工本钞贬值,生计艰难,常冒险私卖余盐。加上明代规定灶丁需将余盐上交官府,但实际执行中,官府常无法兑现米麦补贴,导致贫苦灶丁被迫将盐低价卖给富商豪强,形成灰色市场。

 

这种见不得人的私下勾搭就间接促进了兴华公司高价挖人的成功,不过与其说是高价挖人不如说在正常的待遇下反而更能吸引人。

 

这些被招募的灶丁已经在台湾地区扎根下来,而历史上存在的私盐问题目前在淮安府,更多的是因为漕运的存在导致外地私盐的运输超级,而且说是外地私盐,不如说兴华公司出售的精盐占据了最多的市场,这也导致情报部门在有商业合作的基础上更好的渗透到淮安府。

 

而负责这些事情的就是有混江湖经验的杨百叶,作为在蓬莱发家的老社会团体组织,在加入兴华公司之后,他在各个港口,码头单位都工作过。但是人的性格已经决定了。他更适合吃社会这碗饭,于是反而归属到了情报部门手中。

 

“政治部的意思是结合现在有的渠道将这些有商业往来的人整合起来,如果当地发生民变,那么要第一时间协助淮安府安定下来,百姓可以全部运到海州尤其是淮安府得海州,如果有必要,最好是直接从青州府派兵协助保卫赣榆,这个需要孙大人负责了。”乔永旭开口说道。

 

“这个我会给内阁发公文,具体能否定下来就要看内阁的安排。”孙国祯虽然认可兴华公司的安排,但是具体能否定下来自己确实做不了主,只能以官方的渠道发布合适的公文。

 

“赣榆县在上次平定白莲花徐鸿儒叛乱的时候确实有过合作,这几年我们也一直与其吏员有过接触。如果官方渠道行不通的话,那只能以乡兵的方式。”情报部门也并非是没有任何预案。

 

“也可以,不过公文我还是要发的。我看是不是考虑从南放运送粮食的时候直接在赣榆靠岸卸载粮食和商品。”孙国祯提议到。

 

“那这样的话赣榆就需要建立码头和货栈。”建设部部长开口说道。

 

“这些应该做,也要必须做。政治局的意见是冬季可以进行一定的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期间也可以等待南下船只到达。”乔永旭开口说道。“这些事情不需要等待官方出面,也不需要兴华公司出面,直接让情报部安排和当地吏员和有合作商人来做。南太政治局的要求是通过漕运体系将更多难民沿出海口南下,河南,河北地区的流民要尽量收容。南太的扩大计划大家也都看过了,人口是有多少需要多少。大明百姓留在这里也活不下去。”

 

看着正在讲话的乔永旭,孙国祯心里感慨万千,兴华公司做事总是这样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官场上的油滑和拖沓。不自主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自己确实年龄大了。与那些登莱老人一样,终究要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