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投资会议(第2页)
要知道兴华公司的造船技术在其顺利在台湾扎根之后,兴华公司的船只有一直在更新,从自己可以搜集到的资料上来看,仅仅是浮传新华公司就进行了两次大的更新。而在拥有西方人使用的盖伦船之后,兴华公司又结合了盖伦船与福船的一些优缺点进行改良,之后又发行了三个版本。也就是说现在兴华公司手中可以看到的就有五种版本的船只构造,新华公司不仅船只构造优良,而且其拥有非常好的建造船只的木材,得益于新华公司优秀的保密制度。这些有着造船厂的商人只知道新华公司这里有最好的木材,却不知木材从哪里得到。
这些人也曾经非常渴望得到兴华公司的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技术都并不会外传,但兴华公司也没有藏私的想法。在兴华公司的招商银行没有建立之前,兴华公司就对采购了一定数量船只的造船厂提供船工的培训服务,结果大家发现这种事情就和肉包子打狗一样。很多去了兴华公司船厂进行培训服务之后,很多推荐去的优秀船工,甚至冒着违背合同产生的巨大违约金也要到兴华公司船厂工作。这也导致福建地区优秀的船工需求特别大,但是船工的薪水也开始水涨船高。而相比于老式船工学艺的那种方式,培训一个船工的时间非常长,而兴化公司可以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如同下饺子一样,几十数百的基础船工就可以到造船厂进行工作,而工作最多两年时间,其中很多非常好的基础传功就会得到晋升和培训的机会。这些船厂的掌柜也不是傻子,他们也花了大的价格和力气挖了很多这些。兴华公司所属的船工,但是发现他们只能完成一部分的工作,没办法对整个造船过程进行统筹和总体的规划。
这次兴华公司对这些造船厂进行打碎重组,对诸位有船厂的掌柜的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股份却完全不在自己的手里,甚至兴华公司会占据绝对的股份。种类似于明抢的行为,让一些船厂掌柜的其实非常不认同。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没有造船厂的商人却需要这种船只。以至于在战争开始之前,兴华公司造船厂船台日夜不休每天都有工作。而自己的船厂只能沦为修理厂,修理那些下水很久却又不到报废时间但是需要准备的福船。天启三年开始,一些船厂就面临倒闭的情况,而这次新华公司决定插足造船厂其实对于这些面临倒闭船厂来说,其实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遇。其实兴华公司完全可以将这件事情再拖1~2年时间,很多造船厂。入不敷出,兴华公司完全可以以低价采购这些造船厂但是没有这么做,而正因为兴华公司没有这么做也让这些船厂的掌柜可以坐在这里讨论。
小主,
“统一造船厂,统一制作流程这对于部分船厂的掌柜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合同内也说了。船厂的培训和维修翻新全部由兴华公司负责。大家觉得不满的原因也就是兴华公司占有了太多的股份。大家清楚翻新改装旧船厂的代价不比新开一个船厂的代价小。我们公司也不想做趁火打劫的事情,日本对于货物的需求是有限的,开通到南美地区的航线福船完全没办法胜任这种工作,新的船只需要新的船台和设备。复古新船厂的股东新华公司也会第一时间考虑其在南海的商业投资和对于南美地区贸易的投资。”杨向东重新陈述了一下合同内的内容,至于自己亲口这么说,也是为了更加有说服力。看着诸位在座的商人沉默不语,杨向东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至少在六个不同的祠堂见过同一句祖训耕读传家,华公司口中所说的绝对股份的原因也仅仅是船厂的地皮归兴华公司所有,这些视土地为生命的商人,让杨向东很是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