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访(第3页)
孙国祯一把拉住就要离开的程本直,他摆了摆手让身旁的老管家走过来,对着程本直说到:“袁督师之事已不可为,但是随袁督师共事的幕僚不可备受牵连,我知你等为此事奔波。我也知你等人品,此事你意已决,我也不做过多言语,明天上午我命管家随你前往银行取一些做路上盘缠打点所需。”程本直默默点了点头,随后离开了孙国祯的房间。
孙国祯看着离开的程本直无力的重新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大明真的已经走到了末路。而大明现在还没完全崩溃的原因,也不过是大明地大物博。这个衰落的时间会拉长而已。袁崇焕的政治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而随着袁崇焕的陨落,大明下坡路的速度会更快,他无奈的长叹一口气,大明真的无救了。
起身默默走回了书房,他眼神扫过文件堆中,参谋部书写的关于袁崇焕军事策略的预案。其中三套预案毫无疑问袁崇焕选择了最次的,以陆陆续续前线发回来的战报作为参考。袁崇焕率军赶至蓟州(今天津蓟州区),但他并未在此全力阻击,而是仅留部分兵力防守,主力继续向西尾随后金军。原本可以依靠蓟辽总督刘策、总兵尤世威的部队加强蓟州防线,但他却命令他们分守其他要地(如密云、三河),导致蓟州防御空虚。
袁崇焕率关宁军主力(约2万精锐)从山海关回援,但并未选择在蓟州、通州等战略要地设伏或阻击,而是采取“尾随”策略,始终与后金军保持一定距离,导致皇太极得以轻松逼近北京。
在京师危急时,袁崇焕以“兵不习战、器甲不利”为由,遣散了部分赶来增援的明军(如山西、大同等地援军),导致北京外围防御进一步削弱。
后金军兵临北京城下时,袁崇焕的关宁军主要防守广渠门,而满桂、侯世禄等部防守德胜门。由于兵力分散,袁崇焕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对后金军发起决定性打击,导致战局陷入被动。
而对于袁崇焕决定分兵的理由,参谋部其实也做过一定的考虑。首先担心后金分兵袭扰,袁崇焕担心皇太极分兵攻击北京周边地区(如通州、良乡),因此试图分兵防守。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效果。其次就是自从其经略辽东后,并没有主动大规模对于后金军进行作战。以至于对后金军机动性估计不足,后金骑兵行动迅速,袁崇焕的步兵主力难以有效拦截,导致被动跟随。
第三就是经过宁远之战之后,过度依赖城防,他可能认为只要守住北京城,后金军自会退兵,因此未采取更积极的野战策略。而且在此之间,袁崇焕多次要求进入北京城,对军队进行修整。这也导致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信任降低。
呆呆的站在书桌前思索良久的孙国祯,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