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大明呆某讲故事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 同欢喜(第2页)

但是对于温体仁来说也并非是完全需要这个盟友,毕竟在他的手中有比崇祯皇帝更多的消息,现在沈阳城已经被辽东义军攻破。这支义军需要朝廷的认可,更需要朝廷中大员的政治支持。如果可以说动关宁锦防线剩余部将以及登莱支持,与沈阳成为中心,在沈阳周边打一场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很有可能一股消灭女真人。

想到这里的温体仁决定让这一封已经到达北京城7天的信件,交给崇祯皇帝。

不过再将这份折子交代给崇祯皇帝之前,还是需要润色一下的。至于如何润色?无非就是将本不存在的朝中东林党成员。在这场攻破沈阳的战争中加一些戏份,以至于不会出现东林党一事无成的现象。

当然这些也是需要前期准备的,在内阁诸位大人得到这份公文的经过上就有一些波折。或者是有利于温体仁的巧合,相比于登莱地区将告捷的公文传递到北京,沈阳城被义军攻陷的消息却不能大张旗鼓的进入北京城。而这份信件也是在皇太极撤离蓟州,东林党人在路上截获的。而在截获这份公文之后,文体人就以私人名义发送了一封信件传达向沈阳城。但是距今为止双方之间其实并没有更确切的通讯,毕竟距离实在是太过于遥远。

但是温体仁以自己现有的政治地位向沈阳城义军传达了一定的官职许诺。有人会想到其实赵率教更早于整个计划之前就已经回到山海关,这里就要不得不提一个历史上不存在,但是发生在赵率教身上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为赵率教为了更快返回山海关,整个队伍直接从关宁锦防线撤往山海关。在通过锦州时,身穿缴获后金军甲胄的赵率教部被部分留守军官判定为后金军,双方发生了短暂的交火。赵率教虽然没有受致命伤,但是在后期快速回返的过程中,还是因为年纪大,到达山海关时已经在昏迷状态。那时候已经是二月二十了,而且皇太极安排的最后压轴兵马刚刚离开不过三天时间,整个北京城还是在戒严的状态。二月二十五赵率教的折子才送到北京城,那时候整个北京城都是弹劾登来的消息。而沈阳城发过来的消息是二十八日才到的。

至于赵率教为什么没有提前将报捷的公文发送到北京城?事实情况是没有任何信使都不能够安全的到达北京城。而且沈阳的书信就如上文提到的并不能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前进。

这份被温体仁润色过的折子放在崇祯案头的时候,年轻的崇祯皇帝更是欣喜万分。如果辽东有这么一只义军存在,那么就说明整个辽东地方出现了一只独立于关宁锦守军与登莱军以外的一支不仅具备战斗力而且占据绝对有利位置的特殊武装。而现在如果自己明确给这些义军一些官职官位。再配合关宁锦的兵马与登莱军很有可能一鼓作气重新光复沈阳。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现在登来军并不会如他的意,毕竟现在登来军很清楚,现在的情况大明根本出不起这次战略决战所需要的物资和财力,登来军这次辽东作战其实总体花费是非常大的,如果单从成本上来计算,远远超过萨尔浒之战的开支,而且关宁锦防线的明军也不会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