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大明呆某讲故事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谈话(第2页)

“如果兴华公司不愿意救援沈阳城,那你们有何打算?”吴梦麟询问。

“这就是我想说的内因,皇太极攻破沈阳的时间窗口只有在5月之前。现在已经4月了。留给皇太极的时间不多了,但是这个时间留给朝廷内诸公与关宁锦防线的明军时间就够吗?

参谋部在整个作战之前就已经做出三套预案,关外明军援助北京城,无非就是三种结果,一是防守,二是对峙,三是交战。
从海运恢复之后得到的情报上来看,袁崇焕带领的明军选择了最差的结果,双方在北京城下交战。而在救援北京的路上,袁崇焕又多次不合理的选择分兵,结果就是现在锦州的明军不仅军心士气溃散,武器装备更是严重欠缺。现在我们收到工部,兵部,户部以及崇祯皇帝的书信上来看。现在关外明军如果发动反击所需要的装备数量远超过我们的预计,这样一只没有战斗力,没有战斗决心的队伍不可能完成朝廷的期望。”吴启荣停下话语喝了一杯茶润润喉咙。

“这些我都考虑过了,但是你确实还没有讲公司为什么不支援的原因。以及你们未来的打算。”吴梦麟摇摇头,很显然吴启荣的讲解两人都心里很清楚,所以在话语中有些催促的味道。

“在经过长途奔袭,又在北京城下仅仅与皇太极的几万女真人进行野战,尚且导致整个关外明军装备需求就如此之大。我们从盖州城打到蒙古部落。那消耗也更是不计其数。父亲作为登来水军虽然没有实际工作,但是我们在战前父亲也看到了,我们不仅运输了大量兵力,而且整个登莱地区的弹药库被我们搜刮了一遍。二叔,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应该还记得。我们海军学校与护卫队军校,按照规矩,每个月都有射击训练,这种射击训练不仅要让这些军官保持火器使用的熟练度,其次还是有一些要消耗弹药库存,防止火药潮湿导致弹药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但是自辽东作战准备阶段到整个辽东作战结束之前,这些训练被变成了三个月射击一次,甚至在这段时间营级军官培训结束之后才会有一次实弹考核。现在登莱地区已经没办法提供这次协助作战所需要的弹药补给,现在在辽南的登莱军只能保证防御所需要的弹药基数。

而我们面临着和皇太极与关外明军同样的情况,时间上来不及,二叔知道我们的火器升级,在火器威力上确实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也意味着新式火器所需要的弹药也与曾经的弹药相比生产更加困难,这里弹药不足只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我们辽东突袭战。成功的主要原因关键点就是突袭两个字,现在情报已经很清楚的表明,为了制止我们突然发动袭击,皇太极将整个镶蓝旗用来防御我们。而且很有可能在女真老营,还有源源不断的野女真被补充到抚顺,兵力最起码有人左右。我们现在只有几个登来军与朝鲜援助的步兵团,顶在最前线的是朝鲜团和毛文龙的部队。双方都属于非常忌惮对方的状态。相对来说朝鲜团的战斗力还略微强于毛文龙的明军。”吴启荣解释着。

“前线确实比较严重,这是我们都无法了解的情况,公司如果不支援,那是否会采取策应?也就是佯攻?”吴梦麒询问。

“那就要看朝廷催促的信急不急了,上赶着其实不是买卖。我们也有自己的客观原因。但总体来说,未来辽东的情况其实还是处于对峙状态。刚才父亲与二叔询问我根本原因,我想说公司未来几年的侧重点会全部在南方地区。”吴启荣说着就在书房拿起一套铅笔和纸张。很熟练的就将南方地区岛屿与海峡的情况化的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