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0章 北疆事毕(第2页)
“周、郑二人考评公允,丹与气玄评语切中肯綮,吏部、户部所拟处置,亦属允当。就这样办了吧。”
她的声音清越平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仿佛方才浏览的并非关乎北疆数十位官员前途命运、甚至生死的重大文书,而只是一份寻常的日程安排。
“遵旨。”徐姑姑应声,早有随侍的小太监无声上前,在回廊的石栏上迅速铺开明黄的宣纸,备好朱砂御墨,将一杆通体紫檀、笔锋如刃的御笔呈上。
秦玲接过御笔,笔尖饱蘸殷红朱砂。她并未坐下,就着石栏,手腕悬空,笔走龙蛇。那朱红的御批并非长篇大论,只有力透纸背、锋芒毕露的四个大字:
**“依议速行!”**
朱批落下,如同盖下了一方无形的帝玺,瞬间赋予了这份奏疏最高的权威和执行的紧迫性。鲜红的字迹在明黄的纸张上显得格外刺目,象征着帝国意志的最终裁决。
秦玲搁下御笔,将批阅好的奏疏递还给徐姑姑,动作行云流水,不带一丝烟火气。她目光转向孔衫,唇角微扬,带着一丝征询的意味,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寻常小事:“夫君以为如何?”
孔衫的目光在那四个殷红的“依议速行”上停留了一瞬。那字迹的走势与力道,他再熟悉不过,果决、凌厉,不留余地,正是秦玲的风格。他微微颔首,声音平淡无波:
“陛下圣断。周、郑老成持重,考绩精当;丹、气玄明察秋毫,评断公允。吏部、户部所拟,亦是循制而行。此议甚妥,当可肃清北疆吏治,奠定新域百年之基。”
他的话语,是对女帝决策的背书,更是对奏疏内容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新北疆治理体系的最终肯定。有他这一句话,这份奏疏的推行,将再无半分阻滞。
徐姑姑双手捧着这份承载着北疆数十名官员命运、凝聚着帝后共同意志的朱批奏疏,深深躬身:“奴婢即刻将陛下钧旨并王爷钧意,传达枢密院、吏部、户部及北疆善后专司,令其即刻遵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