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5章 亿两白银入国库(第2页)
“自然。”孔衫微微颔首,语气淡漠,仿佛在决定一群蝼蚁的生死,“国法昭昭,罪证确凿,当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他指尖在那名单上轻轻一划,如同判官落下了朱笔,“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速速定谳。菜市口…该热闹一阵了。”
敲定了这些蠹虫的命运,帝后的目光重新回到户部这盘刚刚经历过血火洗礼的棋局上。追回近亿两白银,只是止血的第一步。如何让这帝国的血脉重新健康流淌,如何让户部这个曾被蛀空的中枢重新焕发生机,选对人,才是关键。
秦玲的目光投向孔衫,带着征询。户部尚书的位子,空悬已久。
孔衫深邃的眼眸中精光一闪,显然早已思虑成熟。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力量:
“户部,经此一劫,需刚柔并济,破立同行。”他顿了顿,手指在虚空一点,“张衍,擢升户部右侍郎,专司度支、稽核、追赃事。其位不移,其权不削!让他这把刚磨利的刀,继续悬在那些侥幸未死之蠹的头顶!江南清丈成果、漕运新规推行、各地库银监管,皆由其专责,一抓到底!”
秦玲凤眸微亮。张衍这条“疯狗”,在江南刮起的这场腥风血雨,虽酷烈,却无比高效!其人不通世故,不畏权贵,只认死理,只认王命,正是整顿户部积弊、厘清天下钱粮最锋利也最让人放心的刀!置于侍郎之位,专司最棘手的“破”与“清”,再合适不过。
“至于尚书之位…”孔衫的声音沉稳依旧,仿佛早已洞悉了秦玲心中所想,“非宋清树莫属。”
“宋清树?”秦玲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化为赞许。
宋清树,此人并非张衍般的酷吏,也非王崇山般的老成持重。他出身江南清贵世家,却无世家子弟的纨绔,精于筹算,通晓经济,曾在工部主持过数项耗资巨大却成效卓着的水利工程,账目清晰,调度有方,更难得的是深谙地方实情,懂得如何与各方势力周旋而不失原则。此人是能臣,更是“巧”臣!
“宋清树精于理财,长于‘立’。”孔衫继续道,如同在布一盘精妙的棋局,“追回之巨款,如何善用?北疆军饷、运河疏浚、南方水利、灾后重建…处处需钱,更需精打细算,务求实效。漕运新章、赋税新法推行,如何减少震荡,平稳落地?地方豪强虽受重创,但其根基未绝,如何抚平创伤,恢复民生,又不使其死灰复燃?这些‘立’的功夫,张衍做不来,非宋清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