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韩小春偷带鱼
第711章 汉水一日
入秋后的襄樊之地气温起起伏伏,而最近才终于变得不那么燥热。
就在各路军有条不紊地征战之时,夏侯献也没闲着,他在襄州四处视察。
不得不说,王昶确实是个大才。
昔年王昶向朝廷提出五条治国方略,在那之后庙堂则择优在各州郡逐步推广。
而作为提出人,王昶在襄州本地的推广力度更大。
就拿吏治来说,夏侯献在南乡郡阴县停驻时,听闻了一事:
阴县主簿董冲因考试不合格,补考又有舞弊之举,遂被罢官并上了“黑名单”。
又有前任上庸都尉孟礼“武试”不达,被襄州刺史部,直接一纸弹劾状送至洛阳。
事实上此人是走关系当的官,对于领兵打仗一窍不通,更离谱的是这厮伐蜀前在家装病,显然是不想出征。
于是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弹劾。
这里要说一下,郡守、都尉、郡丞一般由朝廷指派,就算当地主官想要启用某人,须先得到尚书台的批准走个流程,不能直接罢免。
王昶做事相当公正,就连新城王夏侯爽的封地也不能幸免。
夏侯爽最多只能凭借朝中的人脉,稍微安插几个心腹过去帮他打理封国,但犯错了或是能力不足,依旧要面临弹劾风险,底层官吏、军校他根本插手不了。
不仅仅是吏治,王昶还兴办学校、开垦良田,做了许多实事。
夏侯献这次是真切感受到,王昶并不是纸上说说,而是真的付诸了行动。
这令他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担忧。
现如今都督的权力太大,尽管在官方上是说,都督管军、刺史管民,但实际上都督就是比刺史高一头,几大都督区的都督几乎都是军政一把抓。
襄州这里,刺史乐綝本该主管州内民政,但其人是功勋之后,武将出身,真要让他治理他也弄不明白。
这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
但要是换一个文官来做刺史,久而久之兵权可能会被架空,反而不能起到制约都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