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将军府班底(第3页)

 总之四位参军中,有三位姓杨,夏侯献给了他们一个出道名,唤作“参军三杨”。

 希望是个好兆头吧。

 大将军主簿,夏侯献看中了北地郡人,傅嘏,字兰石。

 陈群的司空掾起家,弱冠时期便已知名于世,为人才干练达,有军政见识。

 不得不说,大将军的招牌放在这里果然比什么都强,他们中大部分人压根从未打过交道,但一纸征辟状下去,全部欣然应征,无一拒绝。

 然而,就在夏侯献风风火火征辟了这么人后,孙礼却在第一次大将军府会议后单独留下,似乎有话要说。

 “德达公是有何要事吗?”夏侯献看出孙礼心思,以请教的语气问道。

 孙礼是个幽州武人出身,样子有点不怒自威的感觉,他稍稍一皱眉,眉头便成了“倒八字”。

 “大将军,府内征辟的这些人我看过他们的履历,也大致接触了一番,的确是有才能之人。”

 “但是,会不会派系太明显了?”

 夏侯献直言不讳道:“的确,他们多为关陇人。”

 孙礼见对方如此直接就回答了,便知道对方定是有意为之。

 事实上,魏国自建国以来对关中乃至陇右士族都是打压或是排挤状态,大将军上台想要向关陇士族表示亲善本质上并没有错,但做得如此明显势必会引起中原士族的不满。

 然而这些赤裸裸的话,即便是心直口快的孙礼也无法说得太露骨。

 他嘴上如是说道:“大将军这么做有失偏颇,我大魏年轻的人才有很多,要多给他人留些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夏侯献发现孙礼也在迎合着自己,说话没那么刺耳。

 当然,一定是因为他夏侯献是个聪明人的缘故,否则这番话对曹爽说,曹爽势必会问:能否说具体点?

 夏侯献看向孙礼,问道:“德达公可有贤才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