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他家艺人差点遇到演绎滑铁卢(第2页)
徐浩翻开文件夹,第一页就是数据统计:好评率18%,差评率63%,其余为中立评价。他快速浏览着那些被摘录出来的评论:
“剧情支离破碎,徐浩的表演完全撑不起这个角色...”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执行得一塌糊涂...”
“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和制作经费...”
翻到后面,是一些相对理性的分析。有位匿名的业内人士写道:“《酱园弄》的失败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创作团队的自负导致的。从选角开始就偏离了艺术创作的初衷,变成了资本和流量的游戏...”
徐浩合上文件夹,胸口像压着一块巨石。这些批评虽然刺耳,但每一句都戳中了要害。
“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了?”徐浩突然问道。
刘大伟正在拆外卖盒的手顿了顿:“浩哥...”
“记得我们拍《追光者》的时候吗?”徐浩的声音有些飘忽,“那时剧组穷得连盒饭都要省着吃,但我们每天收工后还围在一起讨论剧本到半夜。”
刘大伟点点头,眼神柔和下来:“你为了演好那个盲人角色,蒙着眼睛生活了两周。”
“那时候的快乐很简单,就是演好一个角色。”徐浩苦笑道,“现在呢?番位、代言、流量数据...我们有多久没好好讨论过表演本身了?”
两人沉默地吃着已经有些凉的宵夜。电视机里正在播放娱乐新闻,女主播甜美的声音格外刺耳:“《酱园弄》票房持续低迷,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徐浩演艺生涯的滑铁卢...”
刘大伟赶紧拿起遥控器关掉了电视。
“别关。”徐浩阻止了他,“让他们说。”
新闻转向下一条:新锐导演张一白宣布新片计划,将改编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
徐浩突然坐直了身体:“张一白?是不是去年柏林电影节那个?“
“对,就是拍《春风沉醉的夜晚》的那个导演。”刘大伟点点头,“听说他这次的新片投资不大,但很多演员都想争取。”
徐浩若有所思地盯着电视屏幕上张一白的照片。
那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导演,眼神锐利,嘴角带着一丝叛逆的笑意。
徐浩想起自己曾在电影节上看过《春风沉醉的夜晚》,那部电影有种粗粝的真实感,和他这些年拍的那些精雕细琢的商业片截然不同。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一个陌生号码。徐浩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徐老师您好,我是张一白。”电话那头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年轻有活力,“冒昧打扰,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聊聊我的新项目?”
徐浩和刘大伟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张导您好,当然有兴趣。”徐浩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惊讶。
“太好了!”张一白笑道,“我看过您早期的作品,特别是《北方的河》,那种表演质感正是我新片需要的。当然,我也刚看完《酱园弄》...”
徐浩的心一沉。
“...我觉得问题不在您身上。”张一白继续说,“那个角色根本不适合您,导演也没能把您的潜力发挥出来。”
徐浩握紧了手机,不知为何,眼眶有些发热。
这是风波爆发以来,第一个肯定他的人。
“张导,谢谢您。”徐浩声音有些哽咽,“我很想听听您的项目。”
挂断电话后,徐浩长舒一口气,感觉胸口的巨石似乎轻了一些。
“浩哥,这是个机会啊!”刘大伟兴奋地说,“张一白的电影虽然不赚钱,但口碑特别好,如果能参演...”
“不是为了洗白。”徐浩打断他,眼神变得坚定,“我想演好一个角色,仅此而已。”
刘大伟怔了怔,然后笑了:“浩哥,你很久没这么说话了。”
徐浩走到落地窗前,夜色已深,但东方明珠塔依然璀璨夺目。
他突然想起《酱园弄》里自己饰演的那个角色最后一句台词:“所有的失败都是重新开始的机会。”
也许,这次翻车正是他需要的觉醒。
张一白的工作室藏在Bj东四环的一个老式小区里,没有招牌,门牌号都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