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伙伴们(第2页)

 半壶浊酒,一声老友,两个老头子便可以对坐到大半夜。

 一次偶然的机会,萧十七才从村里面的大妈大婶聊天里了解到,原来冯今年的爷爷是会功夫的。

 她们说冯太公年轻的时候是个剑客,而且还是那种非常狠的角儿,现在村民对他的尊敬,都是冯太公当年用剑砍出来的。

 回家以后,萧十七又缠着尹初晴打听冯太公的故事。

 尹初晴本不愿说,一来她不是本村的人,所知不多,二来这些事也都是先夫告诉她的,每次提起,都会不自觉的想起往事,难免伤心,但她又实在受不住萧十七的软磨硬泡,两人僵持许久,最后尹初晴还是败下阵来,只得告诉了萧十七。

 早些年还是动荡时期的时候,萧十七现在所居住的这个地区附近来了一批极其厉害的马匪,打家劫舍是无往不利,到了一个地方几乎就是血洗一空,唯独到了这个村子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当时游历至此的冯太公与老道士。

 当年的小道士不过是众人的围捧下,装装样子的为这群独守村落的老弱妇孺们祈祷求福,而那位年轻的剑客则是在众乡亲被小道士吸引注意力的时候,独自一人,悄悄的离开了村子。

 若不是当时正好有一个在山里迷了路的小姑娘,目睹了那一切,想来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在那个本该是村庄遭难的夜晚里,有位少年郎竟是手握一杆猎枪,背负一柄长剑,一个人就干掉了八十几号山贼。

 翌日,年轻剑客和小道士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村子,一晃就是半生。

 直到十几年前,一个风尘仆仆的老道士游经此地,在村外的小河边捡到个不足周岁婴儿时,才又在这村子附近安定了下来。

 尽管当时的老道士还是带着年幼的萧十七过着三餐不定的生活,但好歹是没有再继续走南闯北了。

 说到这里,尹初晴顿了顿,思考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之后就是道长自觉照看不了你,于是便四处求助,再三打听之下,知道了村里有个人美心善的女子,也就是我...”

 “而我久居家中无事,又见你师徒两可怜,心下一软,才认做了你的小姨。”

 说罢,尹初晴还心虚的笑了笑。

 不过萧十七此刻一心都沉浸在冯太公年轻的故事里,根本没在意夏冬至后面的补充。

 又过了几年后,冯太公带着他同样年幼的孙子来与老道士作伴,当两个老人家重新聚在一起时,方有村里的长者认出了这两人的身份。

 至此,冯太公与老道士才算是在这个村里定居了。

 除了冯今年之外,萧十三还有两名发小,有趣的是这两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完完全全是两个相反的体型,于是他们便有了“电线杆”和“矮石墩”两个外号。

 电线杆,本名张无涛,肌肤黝黑,骨瘦如柴,却偏偏个子的奇高,所以才得了这个外号。

 十岁的时候,电线杆便已和村里的大多数成年汉子平齐了,更别说往后几年,电线杆涨个子的势头非但没有停下,反而还有了继续拔高的迹象,到了萧十七快成年的时候,电线杆还真与村里寻常的电线杆没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