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和城
他们率先见到了属于过去遗留下来的旧城墙,和想象中改朝换代,被吞并的国家留下的残垣断壁不同,这旧城墙状态好得不可思议,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修复的痕迹。就连那些被修复的地方,也不像是因战事所致,而更像是日晒雨淋造成的局部破损被修复后的迹象。
旧城墙这处也有官兵在此值守,不过不会再盘查一遍来往的人的身份,人们可以通过旧城墙的城门随意出入。杨羽耀他们甚至看到三个调皮的孩童相互追逐打闹,来来回回地穿过这旧城墙的城门。
但值守的士兵并没有恼,他们只是选择将这三个孩子拉到一边,认真地告诫他们这样会撞伤别人,不可以这么做。那三个孩子笑嘻嘻地答应下来,然后转身跑到别处玩去了。
此般景象看得杨羽耀产生了某种既视感,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会有这样的互动仅仅是因为这几位士兵的品德贤良的缘故,夏国军规很严,但夏国的军队仍旧是为了维护夏国的统治,庇护百姓仍是顺带为之。但不得不说,杨羽耀喜欢看到这样的景象。
他们在一家茶铺坐下稍事休息,点了壶茶边喝边看着人来人往。这家茶铺还买一种加了茶叶的茶点,由于这茶点看起来和杨羽耀在那个没有灵气的世界里见到他同事买给宠物兔子吃的零食草饼有百分之一百地像。因此丝毫没有想要尝试一番的欲望。
休息完毕,他们便再次出发,前往贺家大宅曾经所在的位置。他们依旧走得很慢,贺乾清看着周围来往的人群,看着那些走出民房的住户,非常认真,非常仔细,像是像将这里如今的每一幕都借由他的双眸,牢牢地印刻在他的记忆之中。
故地重游,贺乾清曾想过无数种自己过去的家会变成怎样一副模样,然而当他凭借着记忆引导,带着杨羽耀和李奉知到达贺家的宅邸曾经所在的位置时,他看着眼前的场景,却一时间愣住了。
贺乾清没有想到,贺家的宅子,会保持着和他在为亲人们处理完后事后的模样,一直到他再次回到此处。
这么大的一座宅子,没有成为别的某个人的住宅,也没有被拆除,变成他再也认不出来的模样。它甚至也没有被修复,当年那些奉旨闯入他的家,以非正规的程序诛杀了他的九族的那些人肆意破坏留下的那些痕迹,也依旧留存着,没有丝毫改变。
“这里被布下了阵法了让这座宅子的时间近乎停滞。”感知到阵法的波动的杨羽耀说道,他们还看到了有人在附近看守,并且在宅子外立了一个刻有字石碑,像是用于介绍文物介绍的铭牌。
他们走近那座石碑,石碑做得很简洁,没有多少纹饰装饰,但做了一定的顶部遮挡,来防止自然对它的侵蚀。
负责看守贺家宅子的人探头看了他们一眼,但没有对他们靠近石碑做出任何阻止的行为,这无异是默许了他们的靠近观察,因此杨羽耀他们三人安下心来阅读石碑上的碑文。
尚未看内容,仅看字迹,杨羽耀便意识到了撰写这碑文的是何人,镌刻碑文的工匠,非常非常细致地将字迹中的那些一笔一划,每一个着力点,每一个提笔带出的笔锋,都雕刻了出来。
“这是皇外公的字。”杨羽耀低声说道。并毫不意外地看到了桃正曦的署名。
“留着师祖曾经的家,竟然是为了警示自己和后来人。”看完碑文的内容的李奉知感到不可思议,在他的认知中,一国若是吞并了另一国,君王确实会保留一些之前那个国家的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物件和建筑,为的是当做自己开疆扩土的丰功伟绩来炫耀。
李奉知记得,在桐岭镇附近有一个叫做小土包村的村子,这个村子很小,但镇子上的人和这个村的村民关系不错,过去桐岭镇未被邪修曹奕封锁之前,镇子上的人经常过去溜达。他小的时候,爷爷也曾带着他去那里玩过很多次。
那村子里有一口井,是不允许人在此处取水的。井周围修了石围栏,还修了石碑。小土包村的人不识字,但知道不能碰这口井。
李奉知的爷爷带他去看过那口井,并告诉了他这口井是一个被魏武国所灭并吞并的小国埫国的发源地,埫国的第一位国君,便是诞生在这口井旁的一间房子里,由此开始,建立了埫国这个国家。
魏武国的那位吞并了埫国的皇帝将此处保留,便是为了炫耀自己功绩,让后来人知道自己的本事。但夏国的现任皇帝桃正曦保留贺乾清家的宅子,却全然不是这样的理由。
杨羽耀看向贺乾清,此时的贺乾清一直看着这碑文沉默不语,也没有用传音与他们讨论,杨羽耀看不太出,贺乾清看到这碑文,有怎么样的感想。他猜,大概他的师尊心情,一定十分的复杂。
这个石碑立在此处的时候,桃正曦还不知道贺乾清的存在,那个时候,桃正曦曾以为贺家无一人幸存。直到他见到了随南山仙尊前往皇宫的关门弟子贺乾清,与这个年轻的修士聊过之后,才知道贺家还有幸存者。
那时除了夏国的这些朝廷修士外,绝大多数修士依然会选择断凡尘,自己曾经的家,断后便不会再回。桃正曦估计是觉得贺乾清大概也不会再回到此处,因此哪怕知道了贺家还有贺乾清这个独苗,也没有打算改变现在处理这座宅子的方式。
在逐渐了解了这个世界的人的认知后,杨羽耀也觉得他皇外公的想法很特别,桃正曦的这个做法,在杨羽耀看来,有些类似于建战后纪念馆这样用于牢记战争的残酷,警示世人的作用。
只是桃正曦没有让人们可以进入贺家的宅邸内参观,只能在外观看,从石碑中了解保留这座宅子的意义。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人不会进行纪念,只是普遍的认知加上多方面因素,让这样将某座宅子空置着用作纪念显得太过于奢侈。
比起关心留下这处地方的警示作用,将其视为历史文物,将这地方重新利用起来更加符合这个世界的人的认知。城里的地价,总是贵的。
不过炫耀功绩除外,若是为了炫耀功绩,哪怕随随便便就花掉万两黄金,也会被人所理解。
“……轻信佞臣,迫害忠良,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残暴无度……故民心向背,被天下所唾弃……”
杨羽耀在心中默读碑文上的内容,在桃正曦撰写的碑文中,贺乾清故国的那位国君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混蛋。虽然常言道历史为胜者书写,而胜者们为了追求师出有名,会刻意夸大甚至编造败者的恶行。
不过,在许多的考古里,人们只能通过各种古代遗留去拼凑和判断那些留在史书中的记载究竟是污蔑还是确有其事。但杨羽耀不需要那么麻烦便知道他的皇外公所述并不是夸大其词,甚至除了贺家的遭遇外,因为不是详细记载具体的事件,反而显得那些形容没那样严重。
毕竟他的道侣,他的师尊贺乾清就是活生生的亲历者,贺乾清从他的亲人那里听说过,也亲眼见识过那位国君的荒淫无道,更是因此而家破人亡。多数修士对国没有什么感情,但对家,对亲人,即使断了凡尘,依然会有感情和念想。
此时的贺乾清,看着这碑文,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师尊,你会想要回这栋宅子吗?”杨羽耀传音问道。桃正曦未询问过贺乾清的意见便做此决定,在杨羽耀看来,是不太妥当的。但杨羽耀也觉得,如果贺乾清开口要回这座宅子,桃正曦应当是会同意的。
“不,就让这宅子保持这样就好。”贺乾清带着些许苦涩的笑容说道,“走吧,我们去别处逛逛。”
“好。奉知。”杨羽耀答应道,并顺便叫了看着屋顶上的屋脊兽看得入迷的李奉知。
“哦,好!”回过神来的李奉知立刻应道。
“倒是到了该用午膳的时间了,小耀想吃些什么?”贺乾清调整了心态,驱散了那些负面的情绪后笑着注视着杨羽耀问道。
“这里有什么特色的吃食吗?我想试试当地的特色食物。”杨羽耀答道。
“特色吃食自然有的,不说别的,我故国,上行下效,老饕相当的多。物产又挺丰富,还近海,”贺乾清说道,“因此,特色的美食有不少。不过,我得想想哪里能够吃到这些吃食。”
贺乾清甚至不确定,在这里成为了夏国的国土后,还有多少曾经的美食得以保留。那些消亡的国家被其他国家吞并后,这地曾经的风俗习惯或被统治者有意为之,或被涌入的新来者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多都消失了。
这里是否也如此?离开此地已有两百余年的贺乾清真的无法立刻确定。不过,当贺乾清凭借着年幼时的记忆,带着杨羽耀和李奉知在道路变化巨大的城中摸索着左拐右拐,除了误入了一次死胡同,竟顺利地找到了一家还做着此地特色菜品的食肆。
“想不到这食肆这么多年依旧还经营着。”贺乾清带着怀念的笑容说道,“我年幼时,贺家带子嗣外出踏青归来,因为小孩子大多比较容易饿,所以长辈通常都会带着我们来这家食肆吃点东西填下肚子再回家。”
“这家食肆能开到今天,不知道具体传承了多少代?”杨羽耀有些好奇。
“传承了七八代应当是有的。我年幼的时候,这家食肆便已经开了很多年了。我祖父说,他小时候也在这里吃过。”贺乾清说道,带着他们走进了这家名叫长顺的食肆。
贺乾清点了一桌子菜,显然因为靠海的缘故,海产类的菜品在菜单上的占比比许多地方多很多。不过由于毕竟不是紧挨着海边,这些菜用到的海产品多以干品烹制。
在食肆掌柜所在的位置旁边,这家食肆特地用一个小角落将他们食肆会用到的海产干品挂起来展示。虽然挺有特色,但就是腥味有些大,因此食客都尽量避开那个角落附近。食肆掌柜或许早已适应了,并没有显出任何的不适。
这角落展示的海产有干海带和紫菜,一些体型巨大的海鱼和花胶,鱿鱼,虾干还有用草编的箩筐装着的瑶柱。这里摆了一些有些发白了的贝壳,海胆壳,还有一只被挖空了的螃蟹。
杨羽耀发现,这个角落的一个放着大箩筐的位置,还躲着一只玳瑁色的猫咪圈起身体在呼呼大睡,似乎对身边的海产品毫不感兴趣。
再仔细看看,猫咪身下压着的毛茸茸的物体是一条狗尾巴,尾巴的主人是趴在掌柜柜台里的一只铁包金的狗。杨羽耀觉得这景象有点儿有趣,便用迅联记录了下来并分享给贺乾清。
“嗯?那里还有猫和狗?”迅联接收到杨羽耀传过来的图片的贺乾清也看向了那个角落,这食肆的布局基本和他小时候差不多,因此他没太注意那里。特别那只猫咪的颜色还和它紧挨着的陈旧箩筐那么接近,不仔细看还真的没法一下子就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