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审判(第2页)

 随着一个个的审判完,这时轮到县衙里的一个有点本事的小吏,见到一上来就要挨打,叫嚣道:“王太守,所谓刑不上大夫,小的虽然不才,但有功名在身,依理不能动刑!”

 王远看都不看他一眼,慢条斯理的对下面的郑敞说道:“将此人革去功名,永不录用!”

 “喏!”郑敞应了一声,在本子上记下。

 士兵和衙役们才不管那人说什么,只管听王远的命令,按住他就是一顿杀威棒。

 那人顿时傻眼了,顿时被打的更惨,最后王远说什么都认。

 “好!好!好!”围观百姓连连叫好。

 一连七天,县衙大堂正中的长凳子周围已是鲜血淋漓,王远故意不让清理,目的就是为了震慑人心。

 这几天,王远全部都在县衙开庭审判,越到后面罪行越严重,有的甚至还闹出了人命。

 对于这些人,主犯直接宣判斩立决,从犯根据情节,从斩监候到十年以上徒刑不等。

 至于县衙的主要官员,王远暂时没有审理,接着审理一些冤假错案,以至于牢中一些在押犯人得以释放,一些被霸占的妇女被遣返,并得到一定的赔偿。

 被侵占的百姓财产被返还,也给予一定的赔偿。

 最后,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员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被判斩立决,即便有李二诏令三复奏的情况下,他们也根本翻不了案。

 又过了五天,王远审理了原刺史府的官吏,由于刺史府的官吏没有人命官司,但包庇罪是逃不掉的。

 抽于戴州属于下州,长史是正六品下的官员,即使没有李二的诏令,王远也有权处置,直接被判了个斩监候,相当于后世的死缓。

 斩监候这个词并没有出现在这个时代,而是出现在明清时期,意思是判处死刑的罪犯,不立即执行,而是监禁起来等候秋审或朝审复核。

 毕竟长史是自己这个刺史不在的时候,朝廷任命的戴州最高长官,自己虽有权处置,但还要顾及朝廷颜面的,同时也堵住他身后世家的嘴,让朝廷或李二来判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