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红颜祸水(第2页)

 

“哦!”

 

赵璩恍然,原来是为了这事儿啊。

 

能不尴尬吗

 

就是因为觉得尴尬,所以捱了这么久,他也没跟大哥说啊。

 

说什么呢

 

怎么说呢

 

说“大哥,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一个”

 

好消息是,现在杨沅有了一个绝对可信的“罪名”,可以把他派去川峡,而不会引起西军三帅臣的抵触了。

 

坏消息是……

 

我张不开嘴啊哥。

 

赵瑗见他不语,误会了,以为真是他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主意,杨沅也是受逼不过这才违心地背了锅。

 

赵瑗不禁顿足道:“你呀你,你让大哥说你什么好。你要是嫌调戏你的宠妾丢人,你跟大哥说呀。大不了,哥让他去调戏我的妃嫔。”

 

“啊”

 

“啊什么啊,仁宗皇帝做过的雅事,朕也可以啊。”

 

宋仁宗时候,有个大臣叫宋祁,一日饮宴回府,路遇皇家车队,便避让到路旁。

 

他是翰林学士,常在御前行走,那车中皇妃认得他,便掀帘向他打了声招呼,唤了一声“小宋”。

 

唤他小宋倒不是因为他年纪有多小,而是因为他哥也在朝里作官,故而他这个弟弟就被称为“小宋学士”了。

 

宋祁抬头,就见车中美人向他粲然一笑,美不可言。

 

宋祁心旌摇荡,久久难忘,遂写了首词纪念这次邂逅。“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新词一出,立刻在京师传唱开去,后来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

 

仁宗得知经过,就打趣宋祁:“蓬山并不远呀。”于是就把那个妃子赏赐给了他,一时传为佳话。

 

赵璩听了赵瑗的话不禁苦笑,如果就此将错就错,原也无妨,这个错他就背了也没甚么。

 

不过,赵璩不想瞒他大哥,他也相信大哥只是觉得尴尬,心中并不恼恨杨沅无礼。

 

于是,赵璩就对赵瑗说了实话:“大哥,此事与我不相干。我本来就是按照与大哥的计议去做的,人我都安排好了,结果……,人家确实是两情相悦,便迎了过门,不是我的安排。”

 

“这样吗”这回换作赵瑗发呆了。

 

赵璩安慰道:“刘妃已经遣散出宫,与我皇家再无干系。任凭嫁娶的旨意中,原也没说官宦不许啊。大哥,咱们糊涂糊涂,也就过去了。”

 

赵瑗苦笑。

 

赵璩道:“其实,咱们原来的主意也不是特别经得起推敲,可这回不一样了,人可是真的进了杨家,他还给睡了。

 

谁也不会相信,这是官家为了消除西军三帅臣的戒心,就把前皇妃送给他了吧所以……”

 

“行了行了,你快别说了。”

 

赵瑗嫌弃的不得了,牙疼似的咧了咧嘴:“事已至此,朕就算不想糊涂,又能如何”

 

……

 

整个四川地区,现在划为六个部分,就如同把“四川”两个字叠起来,上四下川的形状。

 

上边的这个“四”,把利州路分割成了利州西路、利州中路和利州东路。

 

下边的这个“川”,川西是成都府路(原益州路),中间是潼川府路(原梓州路),东面是夔州路。

 

川西的成都府路,现任的经略安抚使是乔贞。

 

年底的时候朝廷有消息传出来,左谏议大夫杨沅屡上奏疏针砭时弊,往往切中要害,官家甚喜之。

 

今年杨沅的考课评价又是上上等,官家遂提擢杨沅为右谏议大夫,紫袍金鱼,甚是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