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风水宝地(为JJM盟主加更)(第2页)

 

这儿本来就有许多商贾是用牛羊肉来换取米麦粮食的。

 

就连冻伤药、金疮药这里都有,西夏商贾手中的冻伤药、金疮药,效果还真挺好。

 

毕竟戈壁、沙漠、草原和山川里,各种野生药材非常的充足。

 

战斗还没有结束,因为双方有着将近二十万大军,这已经是一场大战役了。

 

整个战场铺的太大,在广袤的雪原上,还有几千、上万人的一个个小战团还在你来我往,打的难解难分。

 

所以,很多将领还没有归队,他们仍在“零星”的战斗之中。

 

不过,贸易大集已经变成了宋军的中军大营和辎重大营。

 

外围是一圈圈驻扎的宋军,内圈是指挥系统和伤兵救治帐幕。

 

炊烟在升起。

 

袅袅的炊烟之中,有两杆帅旗高高飘扬,一个“杨”字、一个“刘”字。

 

战局的转折之快,就连杨沅和刘锜也没有想到。

 

杨沅的原计划,是翻山之后就地扎营,迅速探查刘锜部的下落。

 

他们携带了将近十天的口粮,驮运物资的獒犬和矮脚马,也是他们的预备口粮。

 

他有信心在粮食耗尽之前,找到刘锜部的下落。

 

到那时,他的骑兵增援部队应该也已抵达会州。

 

然后他就一步一个脚印,从柔狼山脉一侧沿着高耸的群山,向会州方向进发。

 

而会州方向增援而去的兵马,则在高敢等将领率领下,向他的方向接应。

 

两军对凿,再加上火器之利,他有把握将刘锜部救出去。

 

至于刘锜……

 

两个半时辰以前,他还想着流尽最后一滴血,马革裹尸呢。

 

所以,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战役大转折,两位主帅和已陆续汇聚于此的将领们,在一片懵逼当中,努力让自己接受了这种巨变。

 

然后,依据不断送来的战场消息,和此前就已知道的整个战场局势,迅速做出应对。

 

所谓应对,不外乎三点:

 

自己这支军队接下来如何行止、如何扩大战果、如何与其他军团迅速联系,并制定新的战略战术。

 

有关外界局势,刘锜还是从杨沅口中得知的。

 

弄清了整个西夏大局势之后,再加上各部将领陆续报上来的战绩和战损,他们的战略开始成形,并不断完善……

 

……

 

临安方面接到了吴拱的战报。

 

由于老帅吴璘病逝于军中,监军赵婒先是冒进,继而抢功,接着就吓破了胆,一路溃逃,损兵折将,退守西宁州。

 

宋军西路作战部队所取得的战绩几乎损失殆尽。

 

然后,赵婒自辩的奏章也到了。

 

在他口中,事儿还是那么个事儿,毕竟是不争的事实。

 

但他把责任全都推到了吴家军将领们身上。

 

一支笔只要运用巧妙,哪怕说的全是实话,也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到底是吴家军将领的责任,还是赵婒的责任,朝中莫衷一是。

 

赵婒是文官,是翰林学士,又是官家潜邸时的侍读伴当,所以站在赵婒一边,指责吴家军无能是占了上风的。

 

不过,打嘴炮的不包括六部九卿、执政宰相这一层次的高官。

 

他们没功夫计较西线惨败究竟是谁的责任,现在的关键是,西线惨败,退守兰州门户,刘锜孤军被抛于凌度山、柔狼山一带,这支被群狼围殴中的大军怎么办?

 

一旦这支孤军被灭,群狼转而集火于兰州防线,是不是还能防得住?

 

预备队就是杨沅的兵马。

 

从陕西抽调兵马,只留下倚坚固守要塞的兵力,其余转战西夏,或可稳住战局。

 

但是由于山脉纵横,行军路线就那么一条,以再快的转移速度,只怕也……

 

尤其是刘锜部没有冬衣、没有军粮,还在重重包围之下。

 

反复推演的结果,是令人绝望的。

 

哪怕是那些老将军们,再三推演的结果也只有一个:

 

刘锜部将被团灭,兰州防线将迎来猛烈攻击,现在应该立即在临洮构筑第二防线。

 

杨沅部火速向兰州移动,如果来得及,就和吴拱部合兵,固守兰州防线。

 

如果来不及,就接应吴拱残部,退守临洮。

 

如果是那样,筹谋五年多的西夏之战,将就此破灭。

 

聊可告慰的是,天水和宝鸡在手,打开陕西的门户锁钥倒是拿到手了。

 

可是,五年多的准备,十余万大军的覆灭,只换来一把钥匙……

 

原本连战连捷的乐观风向,在朝廷中一扫而空。

 

朝野上下全都知道,西征计划已经破产,损耗了大量国力的对夏之战,以失败告终了。

 

这时候,杨沅的军书又以金牌急脚递传到了临安。

 

这是杨沅出兵之前传报于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