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嗨,区区小事也(第3页)

 

所以他们也清楚,尚书之位的继任者,很可能要从他们之中产生。

 

宗阳宫事件发生时,孙侍郎正受邀在建康太学讲学。

 

宋国有两处太学,一处在临安,一处就在建康。

 

另一位王侍郎,当时则在主持朝廷大考事宜。

 

所以阅兵礼和献俘礼是由曲尚书一手操办的,两位侍郎因为没有受到牵累,反倒成了他们晋升的机会。

 

只是,机会彼此都有,上位只有一人。

 

那么,谁能上位

 

谁更加众望所归,当然就是谁上位。

 

孙艺嘉孙侍郎的资历更老,道德文章名闻天下,常往太学去讲学,威望隆重,上位的呼声自然最高。

 

事实上也是如此,方才曲尚书和他们谈话的时候,已经隐隐约约透露出了这种意思,大概率是由孙艺嘉接替曲尚书的位子了。

 

这个时候,陆游带着郭玉岫,到了曲尚书的签押房。

 

陆游把郭玉岫请求参加科考的事,对曲尚书和两位侍郎汇报了一遍。

 

陆游还着重提出,因为金州府拒绝让她报名,使得她只能进京告状。

 

而“放解试”将于四天后,在大宋全国各州府县同时开始考试。

 

所以就算朝廷特批允许她参考,郭玉岫也来不及赶回金州了,朝廷还得特批她在临安参加“放解试”。

 

南宋时的金州就是后世的陕西安康,如今陕北和关中在金国辖下,陕南地区则在宋国辖下,那里距临安确实有点远。

 

陆游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这事很好解决。

 

就算尚书和侍郎对此不以为然,可眼下就是让人家郭姑娘抓住了这个漏洞,那就得允许人家考呀。

 

从曲尚书的暗示中,听出自己将要继任尚书之位的孙侍郎正在心潮澎湃之际,听陆游这么一说,当即沉下了脸色。

 

“胡闹!这种事情,陆员外你本不必报上来的。科考是朝廷的抡才大典,女子考来何用呢凭白浪费了朝廷筹备科考之资源。

 

一个女儿家,不好好的相夫教子,偏要跑来参加什么科考,抛头露面,有伤风化,不成体统。

 

我礼部乃风化之源,是传播礼制、端正风化的所在,陆员外你怎么能助长她这种歪风邪气呢。”

 

王慎之听出自己与尚书无缘了,心中沮丧的很。

 

虽然只差半级,可是越往上坑越往少,如今朝中出了大事,有多个官员落马,这种情况下自己都无法更进一步,以后机会也就更加渺茫了。

 

问题是他的岁数也不小了,熬资历等的话,也不知道能不能耗得过孙艺嘉。

 

如果就在侍郎位上坐到致仕,等死了以后才由朝廷恩赏,给他加个尚书衔,那是何等的悲哀。

 

王慎之正在自怨自艾,忽然听孙侍郎这么说,心中陡然一动。

 

他不甘心,不是还没正式下达任命么不是要等此番大考结束,曲尚书才致仕吗

 

如果我能……

 

“孙侍郎此言差矣!”

 

王慎之放下茶盏,目光炯然,声音也异常地激动起来:“国家律法如此,那么我等就该严格循法而行!律法公正而神圣,便是天子也要守法,怎可随意践踏!”

 

杨沅本以为他做好事不留名,把人给引见到礼部,这事儿也就稳了。

 

却不想正值礼部人事动荡,自以为尚书之位已稳的孙侍郎有心表现,自觉已经失去机会的王侍郎要争那一线生机,这事儿就此闹大了。

 

王侍郎面带微笑,掷地有声:“某以为,该允许郭玉岫参考!”

 

赢了侍郎变尚书,输了侍郎还是侍郎,稳赚不赔的买卖,王侍郎决定,搏一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