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小叔爷(第2页)
进入杨沅的地盘后,她就不再谈论杨沅。
因为她觉得这是杨沅的地盘,各个州就像伏虎寺的各个堂、各个殿,都是一个共同的住持。
不管在哪一堂哪一殿,如果你非议伏虎寺住持,都会激怒这些殿、堂的执事长老和弟子们,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直到她风尘仆仆赶到潼川府,她才听说,杨安抚去了兴元府。
又打听了一下兴元府在哪,梵清小师太就有些发呆了。
还要……赶那么远的路吗
不过,一想到双玖向她哭诉的悲伤,想到某位成都女店主对杨沅的评价,梵清小师太又坚定了自己的禅心。
那就追去兴元府吧,不在杨沅的地盘上,抓了他之后,也方便带他离开。
这样的大恶人,不能再容他在世间造孽了。
梵清小师太决定找到杨沅,抓住杨沅,把他带上峨眉山。
把他囚禁在深山群壑之间,筑一草庐,逼他修行,每日礼佛颂经,赎他深重的罪孽。
我佛慈悲。
梵清毅然踏上了前往兴元府的漫漫长途路。
她离开潼川府的时候,她的亲大哥吴渊,正风尘仆仆的从大理国赶回宋国,进入潼川路地境。
吴渊得到杨渊授意之后,他先去了吐蕃。
杨沅需要两种马,西北马和滇马。西北马显然是用来骑乘打仗的,而滇马则主要用来代步和驮运物资。
大理与大宋一向友好,滇马的购买难度不大。
想从吐蕃购买西北马,麻烦就多的多。
一是现在一盘散沙的吐蕃各部,有对大宋亲近的,也有暗中投靠西夏的,还有混乱中立的。
再一个,有了稳定可靠的合作对象,如何运输也要实地走一遍,和对方商量好。
虽说杨沅已经透露了成都府路不是问题,乔贞安抚使会暗中配合潼川路的行动。
但是一路经过的地方,要穿过太多不同立场、不同归属的势力范围。
所以,吴渊先去吐蕃,解决这个麻烦最多的地方。
耗费了大半年的光景,跑通了全部关节,他才又往大理去。
直到现在,功德圆满,方才回返。
从大理回返,进入川峡,先要经过峨眉山。
吴渊想到了自己的胞妹幼瑶。
幼瑶先天体质不足,因此舍入佛门,以求佛祖庇佑,保她平安。
如今幼妹已长大成人,身子骨儿也没了问题,倒是可以去见见主持,谈谈让幼瑶还俗的事情。
因为幼瑶是他的老父亲老来得女,和他年纪相差太大。
从感情上,吴渊是把幼瑶当女儿一样宠的,怎么舍得她在如的年纪,就这样一直终老于山林
于是,一连攻克了吐蕃、大理两大难关的吴渊,兴冲冲地往峨眉山而去。
……
杨沅看到了杨政的族谱,在上面果然找到了始祖杨浩的名字。
而且上边清清楚楚地写着,杨浩少年时醉酒打死丁家恶少,因而逃往河东避难,从此另开分支。
这也解释了清源杨氏始祖杨浩,为何没有在族谱中交代过他是从何而来,因何另立一房了。
这么不光彩的事,当老祖宗的必然不愿意被子孙后人知道嘛。
“果然如此,大哥……”
杨沅立刻哽咽起来。
昨日杨政只是作戏,倒是杨沅当时一脸懵逼,没有太亲热的反应。
此时杨沅真情流露,看起来他是真的相信了,杨政心里,反而涌起一抹奇异的情绪。
杨沅一脸激动地做着戏,心中却是毫无波澜。
他并没有看破杨政的计谋,不过……假的又如何,真的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