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蹀躞(第3页)

杨沅要单刀赴会的时候,韩靖北、时寒、杨万里等人都快吓疯了。

 

杨万里差点儿给杨沅演上一出自刎死谏的剧目。

 

可这也没能阻止杨沅,他就只带着杨寿,领着一百兵,过“九渡”,去了应理城。

 

第三天,任得敬从应理出发,过“九渡”,到了沙陀城。

 

如是者五渡之后,双方开始具备了更高的信任,从属官们不再心惊胆战。

 

不过,大夏开封府少卿刘昇和大宋军前宣谕使韩靖北,则变成了一对“怨妇加弃妇”。

 

因为大夏国相和大宋杨沅经常是大把的时间单独谈话,不带他们。

 

这其实是很不妥当的一种行为,尤其是一旦将来出什么事,这会成为旁人攻讦杨沅的重要把柄。

 

至于任得敬,他倒是不担心,因为在西夏,也没什么人能弹劾他了。

 

否则,那就是“下跪何人?因何状告本官呐?”

 

不过,杨沅也不在乎。

 

等西夏国相献国归宋时,今日的私下会晤就是完全合理且必要的,没人能用此事对他做文章。

 

第九次渡河,是杨沅去应理城。

 

这一次,监军韩靖北就跟弃妇接回了府、怨妇扶了正似的,终于能正大光明地跟在杨沅身边,一起去了应理城。

 

杨沅和西夏国相达成了和谈的一系列初步意向,任得敬现在需要返回兴庆府,向西夏皇帝汇报和谈结果。

 

在征得西夏国皇帝李仁孝同意之后,加盖皇帝与国相的印钤,再把正式国书交给大宋使节杨沅。

 

杨沅接了国书之后,再向大宋皇帝递呈西夏国书,然后双方就开始一系列西夏改认宗主国的事务。

 

“杨安抚,请耐心等候本相的消息。”任得敬一语双关地道。

 

拓跋黑衣走到了杨沅面前,神情间有一抹沮丧,又有一种终于放下的释然。

 

“我大夏终究是国小力弱……”

 

拓跋黑衣的语气中有一丝不甘,更多的却是无可奈何。

 

西夏最初臣服于大唐,然后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等中原政权的藩属。

 

接着是大辽、北宋、金国……

 

转悠了一圈,先后认了十几个干爹,最终又认回了南宋。

 

可这就是夹缝里求生存的小国命运,拓跋黑衣曾经的一切努力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

 

任得敬从应理城返回兴庆府的时候,洛承安、颜青羽和岳佩莹等几名原“继嗣堂”后人,也正从北面返回兴庆府。

 

他们成功发掘到了“继嗣堂”遗宝。

 

有了如此海量的财富,他们完全有能力重新缔造一个强大的地下王国。

 

为了把这批遗宝运走,他们煞费苦心,从天水定购了一些大型的木制和陶制的佛像。

 

然后他们把诸多宝物都装进佛像空着的内胎,用关中大叫驴拉着的大号马车,一辆辆运走。

 

他们离开天水,假意驶往宝鸡,半路折向北,穿过大陇山和小陇山的间隙,进入金国控制的渭州地带。

 

由于他们早在宋国攻陷天水之前,就已抵达该地,和天水地区的地方权贵关系良好。

 

他们所运的又是佛像,而这些地区百姓和地方官府、权贵大多崇信佛教。

 

这支队伍左右不过百余人,护着数十辆满载佛像的大车,不可能在军事上产生什么影响。

 

所以他们顺利进入了金国控制区域。

 

由于他们实际上西夏人的身份,做为盟国的金人也没有对他们大加刁难,更没有人有胆子破坏佛像进行检查。

 

所以,他们又辗转通过金人控制区,绕道通往西夏的北路,回到了西夏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