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阅后即焚(为JJM盟主加更)(第3页)

他们研究出来的应对方案分别如下:

一、北逃。前往黑山威福军司。

不过,一旦失去河套,黑山威福军司能干什么呢?

僵持对峙之后,投靠金国?

否则,粮草补给都没得补充。

二、穿越大沙漠,前往河西走廊,投靠拓拔厚。

可是,军中现有存粮和物资,不足以穿越沙漠。

毕竟,他们是卫戍兴庆府的禁卫军,日常补给从兴庆府调拨,军中不需要长期的储备。

三、突围,去汇合宣威军、鸣沙军和威地军。

但三军汇合,也不到一万五千人。

现在已知西夏国皇帝、第一顺位继承人的三位亲王、两宫太后、皇宫,一窝蜂被抓了。

篡权政变者是国相任得敬,大部分军司都在任得敬的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之下。

城墙上,还站着大宋四川宣抚使杨沅。

杨沅既然出现在这里,那么至少有十万宋军,应该已经挺进河套平原了。

而他们大通军将士的家眷都在兴庆城内。

所以,正确答案是……

他们是忠于皇帝的,皇帝在城头上吩咐他们放下武器,接受国相安排,他们只能遵从圣命了。

……

洛承安、颜青羽、岳佩盈等人连着一车车的佛像,是在好水寨被西夏官兵拘押的。

在押解前往兴庆府,途经“磨脐隘”的时候,遇到了从“天都山”撤退过来的天都监军司的人马。

这支人马并不算很多,他们是驻守天都山的西夏官兵,是西夏皇帝的亲信部队。

因为天都山是西夏皇家寺院和皇家陵园所在地。

这支部队是看坟的。

可是,时寒、郭棣他们率军进入河套平原后,立即分路进发。

其中郭棣的人马,就是直取天都山的。

于是,这支守陵兵马抵敌不过,只好沿“没烟峡”退到了“磨脐隘”。

双方在此,又是一番大战。

洛承安一群人本以为来了救兵,结果双方打来打去,天都监军司的西夏军逃进兜岭群山中,成了游兵散勇。

洛承安等人又落到了郭棣的宋军当中。

押解洛承安等人的西夏兵将领赶紧表明身份。

得知他们是任得敬的人马,又检查到那一个个巨大的佛像肚腹之中,尽是金银财宝。

于是,郭棣又加派了一支人马,由慕容千羽率领,同任得敬的兵马一起,押解洛承安等人,继续往兴庆城而去。

郭棣则率领其他人马,按照既定目标,控制河套平原的各处城池与要隘。

洛承安等人算是彻底死了心,他们从萧关城、赏移口、黛黛岭,一路而去。

等他们被押送到兴庆府的时候,西夏局面,已然是尘埃落定。

杨沅和任得敬,正联手对整个西夏进行着收编与重组。

拓跋氏实控陇右近三百年,立国一百余年,终也逃脱不了一统的命运。

不过,比起覆灭于成吉思汗手中,他们是幸运的。

在成吉思汗征服西夏之后,西夏境内的党项人几乎被屠戮殆尽,最终导致这个民族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但是在杨沅手中,他们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

因为杨沅的“内记室”给杨沅送来了最重要的分析报告。

为了慎重起见,藤原多子、刘嫣然和肥玉叶,在联手制定这一报告之后,让姬香带着花音和小奈,贴身护送这份报告,亲自赶到兴庆城,交手交给了杨沅。

谁也不知道上面写了些什么,杨沅阅后即焚,没有再让其他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