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断后路(第2页)

他和监军梁珫梁公公急急商议了一番,立即加强了南京路与大宋边界交接地区的防御。

他把中军的骑兵尽数派了出去,务必要把那支三千轻骑的宋国武装歼灭,或是彻底赶出大金。

与此同时,他又紧急行书给山东东路兵马大总管温古孙额都,叫他注意加强沿海一带防御。

因为杨沅如果想从金国离开,不外乎水陆两条路线,把这两方面都卡死,杨沅就将插翅难逃!

……

杨沅从莱芜再转淄博,便离战区不过一日路程了。

弃车换马,进入战区之前,杨沅又“费尽心机”见了苏孛辇一面。

“苏孛辇,等我见到那些反贼,就很难再和你取得联系了。

我会尽力说服那些朝廷反贼,按照我们规划的路线南逃。”

杨沅说着,把他手绘的一份路线图交到了苏孛辇手上。

“这上面一共三条路线,红线为首选,黑线为次选,绿线为末选。

不过,不管是哪条行动路线,都是殊途同归,最终目标,都是海州。”

苏孛辇一听,连忙将路线图双手接过。

杨沅叮嘱道:“反贼如今势单力薄,势必如惊弓之鸟,十分小心。

他们本是盐枭,在民间耳目众多,所以,朝廷用兵,千万谨慎。”

苏孛辇会意道:“卑职明白,一旦朝廷大军泄露了动向,只怕那些反贼连大人您也信不过了。

卑职会禀报朝廷,小心用兵,务必拦截在他们必经之地,将其一网打尽。”

“好!”

杨沅微微一笑,又谨慎地四下看了看,便提着借口出来买东西的纸包,向客栈走去。

苏孛辇派人将“白隼”交给他的路线图小心地临摹了两份。

原件以六百里加急速呈朝廷,临摹件一份送呈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府,一份留在了自己手上。

此后,他依旧带人盯着杨沅等人行动,直到杨沅提缰跃马,带着杨寿和吴幼瑶、椿屋小奈,还有十余化暗为明的侍卫,驰向青州地界。

“这还要带着女人,真是牡丹花下死……,这只白隼,还真是好色呀。”

苏孛辇摇了摇头,没有再跟下去了。

青州地界已经一团糜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是个搞谍战的君子,又不是剿匪的官兵,何必轻身涉险呢?

……

已经十一月天气了,白天还好,夜晚已经明显转凉。

青州,乃古九州之一,甚至一度都是齐鲁大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北宋时,青州是大宋京东东路路治所在。

如今归了金朝,是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所在。

青州此时正式的官方名字,就叫益都。

益都总管府兵马总管名叫撒答牙森力,兵马副总管叫张熬。

这对难兄难弟近来日子不好过,因为“六千会”的反贼主力,如今就聚集在益都城不远处的群山之中。

那里山峦起伏,地势险要。

尤其是几处主峰,均高数百丈,山势峭立,易守难攻。

而且这山四通八达,一旦下了山,青州城、诸城、安丘、莒州、寿光等地,往哪去都行。

这得多少兵马,才能围了这山?

他们围不住,这伙反贼要出山却是容易之至。

而且这些贩盐起家的反贼,在民间耳目太多了。

所以哪儿防守薄弱甚至兵马多寡,这路反贼都能提前摸清,这就更是打的神出鬼没了。

不过,眼看着就要进入冬季了,这却是个好机会。

之前各处村镇城寨的百姓,惦念着他们的庄稼收成。

你想迁他们走,他就要你承诺免了他们全年的赋税钱粮。

益都总管府怎么可能给他们做这个保证。

现在秋收季节已过,这个阻力或者说是借口就没有了。

现在他们已经有条件执行“坚壁清野”之策了。

这时谁敢再拖延不走,完全有理由办他一个通匪的罪名。

只要把四方各地没什么自保之力的村寨百姓全部迁入城池,在大雪封山之后,那些反贼没有米粮冬衣,出山也得不到补给,要剿灭他们就容易多了。

山上的义军,显然也已考虑到了这一点。

髻髻寨,是此处最高峰,

此山险要无比,从崖底上视,仰不见顶。从山顶下视,山下的民房只有拳头大小。

要上此山,只有两条盘山小道,极为险要。

这处群山险地容纳上万义军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