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甩包袱、声东击西、回马枪、虚幌一枪(第3页)

现在被重重打击之下,已经凋零到了不足两万人。

不过,这两万人中,具备作战能力的,已经大多磨练出了基本的作战能力和作战经验。

只不过,这所谓的两万人,却并没有两万兵。

因为在古代,之所以义军一起,动辄就啸聚起十余万的大军,那是因为很多人是扶老携幼全家来投的。

所以光听人数,农民军动辄十数万,声势十分骇人,实则战兵最多三分之一,这还是多的。

如今的这支农民军,在金兵反复围剿、战斗之下,已经甩掉了很大的包袱了。

饶是如此,军中累赘还有七八千人,近乎一半。

他们在攻打寿光,昌乐,临朐诸县村寨时,弄得狼烟四起,流民四散。

可这一回,农民军却没有再征壮丁,相反,他们每攻克一座镇寨,队伍就会减少一些人。

那些老弱妇孺,包括一些舍不得与家人离散的青壮,就混入了这些战斗之后产生的逃难流民之中。

通过这些向西南方向发起的进攻,杨沅在甩包袱。

这都是追随义军最久的一批人,甩包袱也不能甩得无情,得给他们安排好出路。

所以,对寿光,昌乐,临朐诸县村寨发起的进攻,便有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一是给金人一个误判,让金人相信,他们是想南逃,离开山东东路,进入南京路,距大宋更近一步。

第二就是利用这一场场战斗,给那些携家带口,很难随大军快速转战的义军及其家人,安排好出路。

他们混迹于难民之中,就很容易洗脱曾经加入义军的历史,避免金人在战后对他们的追究与惩罚。

而这支山东义军,也在这样的一场场战斗中不断地甩包袱,等他们向淄州佯动的时候,兵力已不足六千。

但这六千兵马,却是久历战斗、无甚牵挂、战斗意识顽强、战斗经验丰富的义军老兵。

义军人数至此减少了三分之二,可整体战斗力和机动能力却提高了不只一倍。

益都总管府兵马总管撒答牙森力和兵马副总管张熬带着兵,追在义军屁股后面,到处疲于奔命。

就在这时,他们收到了山东东路兵马大总管温古孙额都的紧急军书。

“内隐司”苏孛辇在看到寿光,昌乐,临朐诸县县衙门里“白隼”留下的暗记之后,便知道,宋国秘谍已成功与山东义军取得联系。

山东义军正在按照宋国秘谍给他们策划的南逃出路,试图出山东路,入南京路。

而苏孛辇手中正有金国血浮屠成功潜入大宋的秘谍“白隼”透露给他的三条南下路线。

这路线图,他在飞报中都的时候,便向山东东路兵马大总管温古孙额都提交了一份。

温古孙额都马上快马通知了撒答牙森力和张熬。

这两位益都兵马正副总管获悉了义军的真正意图,立即按照温古孙额都的安排调兵遣将。

乐安(东营)、滨州、济南加上益都金兵形成合拢之势,向义军步步紧逼。

他们只留出了南下一条路。

而那里,将有更多金兵,正在紧急向埋伏圈进发,试图等着“成功突围”的山东义军,兴冲冲一头扎进他们布好的包围圈中。

就在这时,正向淄州方向移动的宋军突然消失了。

他们趁夜而行,原本向淄州进军的,却借着夜色的掩护突然离开。

一夜之间,急行军六十里,跳出了包围圈。

当他们再度出现的时候,已然是杀了一个回马枪,再度出现在益都(青州)附近。

青州城里此刻兵力空虚,两位兵马大总管全都率兵围剿义军去了。

城中顿时一片慌乱,守城官员把所有避居城中的豪绅大户家壮丁,也全都拉上了城。

这些豪绅大户自然清楚,一旦城池失守,遭殃的就是他们这些大户。

所以他们一个个咬牙切齿,两眼通红,誓与青州城共存亡。

不过,他们等到一身热血都在初冬时节的寒风中吹冷了,也没看见义军攻城的身影。

城中守军茫茫然不知所以,直到次日,他们才收到消息:

山东义军虚幌了一枪,奔着安丘、高密方向去了。

而这条路线的尽头,就是胶州湾,就是即墨(青岛)。

宋军要从海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