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南归门户

杨沅大枪一晃,声北击南,而山东路重兵在北。

等金人愕然发现,义军放弃了近在眼前的新金援军,挥师南下时,他们才仓惶追下去。

但是等他们衔尾追去的时候,限于冰天雪地的环境,骑兵优势不再,已经很难追上了。

上官骆是在杨沅南下的第五天,才获得准确消息的。

他的斥候察觉到周围潜伏的金军主力大部撤走,宁海州方向的金国水师正加速西向,前来截他后路。

上官骆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走!”

上官骆当即下令。

杨沅已走,何必恋战。

上官骆知道,陆地上留下来的金军之所以没有及时向他发起攻击,唯一的原因就是在等宁海州的金国水师赶到。

他们想等水师断他的后路,再行发动进攻。

所以上官骆立刻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水师官兵全部上船,以之字形驶向大海对岸时,部分水域已经结了薄薄的一层冰。

所以大船驶过,船下传来的声音都是清脆悦耳的冰棱碎裂声。

“哈哈哈哈,杨家二郎果然狡黠啊。”

上官骆站在船头,开怀大笑:“当今天下之才,若共得一石。杨子岳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之人共用一斗也!”

“不是,凭什么呀?”

李清露此刻的心情很矛盾。

一方面老师没有上金人的当,她很开心。

可是老师没有来,这一走,也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心中又有些惆怅。

少女情怀,正暗自忧伤,便听到了上官骆这番眉开眼笑的话。

李清露马上不服气了:“凭什么我要跟天下人共用一斗,你独占一斗啊?上官大人,你配吗?”

上官骆目瞪口呆,半晌方气极败坏:“不是,杨子岳独得八斗这句话,你提都不提是吧?

我一斗怎么了,我一斗还不行吗?”

“当然不行啦,说的人家跟你比很差似的。”

“那你和杨沅共用八斗,行了吧?”

“这样吗?”

李清露心里一甜,我和老师共用八斗,那四舍五入也就相当于我跟老师一个碗里吃饭了吧。

李清露顿时转嗔为喜:“这还差不多。”

……

杨沅率领义军成功杀到了琅琊郡。

琅琊此时叫沂州,也就是临沂。

从临沂也是可以出海的,临沂州金军在获悉义军南下的消息后,惊慌之下,把沂州码头所有的商船和渔船尽数付之一炬。

为此,金军逼反了当地渔民和商人,还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激烈冲突。

其实沂州有六千金军驻兵,而此时的义军不过三千多人,一倍的差距,沂州金军又是采取守势,完全不必如此惊慌。

实在是人的名,树的影儿,此前杨沅和辛弃疾以区区四千余的义军,牵着七八万金军在齐鲁之地到处游走。

额都和杨棠两位上将焦头烂额,这让沂州金军深感畏惧。

他们唯恐义军从沂州出海,为防万一,便把所有船只都烧了。

焚烧船只的滚滚浓烟,引起了自即墨一带回返大宋的鹿溪船队的注意。

鹿溪在即墨久等杨沅不至,他们舰队孤悬于海上,虽然船上补给一时不缺,却无法获得有效的情报。

当补给已经不支持他们继续在即墨外海继续等待的时候,鹿溪被迫下达了南返的命令。

他们的船队都是可以跑远洋的海船,本可以走直线,回到大宋海域再靠近海岸线。

但鹿溪抱着万一的希望,吩咐船队从一开始就沿海岸线南下。

她觉得二哥不能按计划杀至即墨港,是因为金军陈重兵于即墨,阻挡他靠海。

但二哥终究是要南下的,或许会另找出海口。

如果她不去接应,二哥哪怕到了海港,也只能抢夺渔船,那样的话,恐怕就不能带领整支义军下海了。

因为她的沿海而行,所以远在数十里地之外的滚滚浓烟,才被她看到。

鸭哥立刻放了几条轻舟下海,由三上千雅率队,带着几条轻舟靠近海岸去探查情况。

结果,他们救回了几个落海的渔民,得到了义军已兵至琅琊的消息。

鹿溪又惊又喜,马上命令舰队靠近,试图接应。

不过,这片海域码头附近水不算太深,那些被金军烧掉的船只七倒八歪的沉了海,也阻止了鹿溪船队的继续靠近。

他们只能等在近海处。

不久,他们便发现码头上的金兵数量明显增加了。

鹿溪趁夜派人乘小船靠岸,抓了“舌头”询问底细。

这时他们才知道,义军并未在琅琊地区多做停留,他们稍作休整,便继续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