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接风(第2页)

 许多听到消息的幸存者,因为自己曾做过这类恶行,心存忌惮,不敢来投奔。甚至暗地里使绊子,悄悄为敌。

 这对团结幸存者力量而言,是有阻碍的。

 对于一个规模尚小,诞生不久的庇护所来说,也会影响发展。

 同时,却也意味着,新文村竖起了一杆大旗。

 在这漫漫长夜里,熠熠生辉。

 时时刻刻吸引着那些良善的幸存者,也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要顽强地活下去,以一个尊贵的人类的身份,活下去。

 外面越恐怖,越荒诞,这一点反而越清晰,越明朗。

 它会给那些苦苦挣扎的幸存者,带去希望。

 冯枫三人应该感到庆幸,他们都没吃过人。即便有问题,也都是些小问题。这毕竟是末世,谁也没法要求别人双手干干净净,不沾一点血腥。

 三人被分开询问。

 问的内容,都是提前设计好的。节奏和语气,也是经过琢磨排练的。

 然后将信息交叉对比,相互印证,尽量得到一个客观的问询结果。

 当然,这很粗疏。

 没有相应的调查能力,只凭现场的问询和观察,正确率大约并不高。但做总比不做好,新文村的作风,比较务实,也不贪心。能问出一点是一点,能客观一分是一分。埋头行路,哪怕步履蹒跚,也比坐在原地长吁短叹强。

 除了这些紧要的问题,其它就比较细碎了。

 譬如性别,年纪,婚否这些传统问题;职业,经验,未来规划这些职场问题;还有见过多少庇护所,大约在什么位置,是否遭遇过变异种,怎样应对的……这些灾变后的经历问题。

 这些档案,都一一存储好。

 孙珂的文教组,处理日常教学之余,还负责整理这些文档。

 老师们会细细阅读文件,将细碎的信息,重新整理,分门别类,汇总给孙珂。孙珂阅完之后,再度整理,然后交给赵世清。

 传统问题和职业问题,有助于判断投奔者的组别划分。

 搞技术的,让耿工领走;能打架的,交给张强;会吹牛逼的,就是小鱼儿的下属了;老实巴交的,很适合王进……当然,这是大致的判断,具体分到哪,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