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芳华已逝(十)(第2页)

 “这样的话,又有什么不对呢?”

 陈超的困惑不止一天两天了。

 她总觉得,不论付沧钊也好,还是崔莹莹也罢,似乎都对生养她们的这片土地抱有强烈敌意。

 可是,没有国家、没有国籍、没有一个户口给予的各项权益,她们能安然成长至今?

 与此同时,这片土地的确没有她以前认为的那样在乎女人。

 为什么?

 她们又该如何应对?

 “权术向来如此……倒不如说,就算我们以后建立女人的国度,也要使用这一套手段来维持稳定。”付沧钊的声音依旧慵懒,像极了躺在草地上午睡的猫咪。

 人类两性最后的联系——生育,未来数十年、最多一百年内随时可能断裂,而断裂之后,坚信自己除了生育还有其它价值的女人该何去何从?

 国别叙事尚且讲究“不能在技术上被国外卡脖子”,遑论人类生理上最基本的两大分类。

 陈超又问:“我们还有妇联,还有很多渠道可以争取合法权益,这些路子也走不通吗?”

 “这就得看法律本身容不容许女人存在了,还有切实执行法律的那批人是怎么想的。如果一项法律本身就对女人不友好,或者执行法律的人屁股是歪的,那么争取再多合法权益,也无济于事。”

 也许因为处在灵体状态,付沧钊说话总是轻飘飘的,分量却很重。

 重到陈超不觉得自己现在有资格承担。

 “就算只是为了争取一份做人的尊严,从男人手里也讨不来多少东西。”崔莹莹补充说。

 “奴隶向奴隶主讨要一份权利,本身就很可笑。”

 农夫家里快断粮了,跑去恳求农场主借一点粮,对方会答应吗?

 不会。

 农场主只看见,农夫家里还有一丁点余粮,农夫还有力气跑过来讨要粮食,还能多干一段时间的活。

 而付沧钊的最后一句话,彻底浇灭了陈超对脚下故土的期盼:“更何况,一旦拥有足够完全摆脱女人而不会断代的技术,这里一定会成为第一个针对女人放下铡刀的地方!”

 如果哪一天,农场主发现机械干得又快又好,成本还远低于养活一家农民,或者相差不多,就会飞快地抛弃农民,改用从不抱怨辛劳的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