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无妄之灾(第3页)
“你放心,咱们医院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水平省内领先。咦?小罗?你方便找天坛的专家来么?”
“冯处长,12小时急性期里手术效果最好。天坛倒也方便,但时间怕是有点赶。”
“那行,我联系神经外科汪主任。”
挂断电话,罗浩换衣服去医院。
滴了一台车,罗浩开始捋整个事情的经过并且翻阅相关的资料。
毒鼠强又不是含笑半步癫,也不是x步蛇,不会前脚吃东西后脚就出血。
就人体的摄入量来讲,都要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
这件事应该不是萉垟烧烤丁老板的锅。
罗浩觉得自己身体有些疲倦,毕竟这两天忙的一逼。
昨天这时候还在南甘县面对夹杂着大雪的沙尘暴,今天刚飞回来,丁老板又出事了。
妈的!
罗浩骂了一句。
也幸亏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好,120急救车不到3个小时就把患者送到。
这面神经外科汪主任已经就位,急查化验回报印证了罗浩的“猜测”。
小患者的确凝血功能有问题。
凝血功能有问题,本身是手术禁忌,但患者却又必须要手术。
可以说,这台手术很麻烦。
“小罗,大半夜把我折腾来,甩给我这么大个难题。”
神经外科汪主任换衣服的时候和罗浩闲聊。
“汪主任,这手术放别人那估计就耽误了。”罗浩正色说道,“顶着手术禁忌症完成手术,对技术要求高。”
罗浩没直接夸汪主任,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不要太明显。
“嘿。”汪主任挺胸,“垂体瘤什么的我
不敢说,但这类椎体手术,你算是找对人了。小罗,今儿我给你露一手!”
“骨科算是个什么东西,这类手术本来就应该是我们神经外科的。”
夜深人静,只有罗浩和自家的值班教授在,汪主任袒露心扉。
医疗系统里很多手术界限划分都不明确,比如说心脏的介入手术,心胸外科、循环内科、介入科都有资格做。
但循环内科占了先机,这事儿就变成理所应当的。
脊柱手术也被神经外科、骨科争夺,世界范围内大约是五五开的比例。
神经外科的优点是损伤小,毕竟颅内手术的范围有限,很难大刀阔斧。
这也是罗浩听到冯子轩说神经外科能做的时候松了口气的原因。
汪主任并没叫罗浩一起上,罗浩也没要求上,而是坐在角落里等着手术结束。
“小罗,你这是真忙,刚回来就跑到医院来。”
冯子轩的声音传来。
“冯处长。”罗浩马上站起来,眼睛眯起,给冯子轩了个笑脸。
“怎么样?”
“刚开,看看吧。”
“患者不在生理期?”冯子轩问道。
子宫内膜异位症,罗浩第一时间就有考虑,但结合病史来看不像。
罗浩详细说了一下自己了解的病史以及对疾病的判断。
“说起老鼠肉,我小时候还真吃过。”冯子轩拉过来一把凳子,按着罗浩坐下后自己也坐在另一个凳子上,闲聊道,“小时候没什么肉,那时候还没菜篮子工程。”
说着,冯子轩看向罗浩,“小罗,你知道菜篮子工程么?”
“不知道。”罗浩摇头。
冯子轩来了兴致,“当时我年纪不大,在报纸上看的,以为是他妈的瞎扯淡。没想到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事儿是真的变成了现实。”
“我小时候没肉,过年才能吃上两顿肉菜,所以都盼着过年。”
“馋了怎么办?咱东北的黑土地里,有的是田鼠。”
看着冯子轩男生女相的样子,罗浩很难想象一个“小姑娘”钻到野地里去捉田鼠。
“有一次我捉到一只一斤多的大田鼠,拎回家,晚上吃的辣椒炒田鼠肉。”
冯子轩吧嗒吧嗒嘴,似乎在回味着很多年以前的美味。
“那肉是真的嫩,又鲜又嫩,还有嚼头。比小里脊还爽滑脆嫩,轻轻一咬就断,嚼起来的感觉就像龟苓膏似的,但又比龟苓膏要结实些,非常像没有腥味不需要蒜蓉调味的极品生蚝。”
这形容……
“后来吧,生活渐渐好了,没少造茅子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好吃的。其实成千上万的食材也就那么回事,舌尖上的中国里说到的那些好吃的东西我尝过至少一半,味道能赶上田鼠肉的只有那么几样。”
“要是非要说一样,我觉得河豚比较适合。”
“至于咱东北的那些吃一口判十年的野生动物,可能是做的不好,我不觉得哪里特殊。对了,还有飞龙调的汤!”
“田鼠这么好吃么?”罗浩问道。
罗浩不太喜欢吃喝,所以对冯子轩描述的这些无法感同身受。
“当然!”冯子轩坐直,挺胸,很认真的说道,“当然,我估计要出问题也是家鼠,不是田鼠。”
“冯处长,熊掌吃过么?”麻醉师问道。
“老毛子那面有的地儿熊掌可以吃,我尝过,不好吃。其实东北菜里的熊掌都要各种配料,但手艺好像已经失传了。”
“对了!”冯子轩想起什么事儿,一拍大腿,“说起熊掌,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个有钱人。”
“红顶子的商人,全国闻名。他得了一种病,需要新鲜的整枚熊胆,于是呢就去他们当地动物园高价购买。”
“呃~”罗浩一怔。
“动物园的人不敢卖,多少钱都不行,因为挣多少钱都得有命花才是。”冯子轩笑吟吟的讲着八卦,“后来只能在一边等着一头要老死的黑熊自然死亡。”
“我听一个煤老板说,他们吃饭的时候那位感慨,自己这辈子挣钱是挣的差不多了,但地位还是差!据说他一辈子奋斗的目标从那之后就改成想吃新鲜的熊胆,就有人给送来。”
“病好了么?”罗浩问道,“什么病?在哪找的偏方?”
“……”冯子轩怔住,苦笑。
罗浩还真是纯粹,一个八卦,他的关注点不在于大家都在意的金钱、特权,而是直接落在疾病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