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合伙做点生意【求追读】(第3页)
等老爹两脚一蹬,撒手人寰,家中就连一亩田地都不剩。
只能靠他当所里正军每月领那么点口粮,以及老娘织布卖钱过日子。
因为他有点头脑,又是马氏出身,前几年倒还勉强过得去。
可今年旱灾太狠,粮价蹭蹭上涨,老娘织的布卖不出去,马金梁给所里正兵的口粮也一再削减。老娘眼看家中就要没粮,便说啥都不愿吃饭了。
如今他意外得了一升小米的赏,应是能劝老娘吃上一顿。
然而,马金水在堂屋说了好几句话,却没听见老娘反应。想到什么,他忙跑到老娘屋里。
就见老娘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好像睡了过去。
“娘?”
马金水手颤抖着去试了试老娘的鼻息,却是一丝气息都没了。
“娘——!”
马金水握住了老娘冰冷而粗糙的手,嚎啕大哭,近三十的人,哭得像个孩子。
哭完,马金水去煮了一锅粟米干饭,想要往老娘肚子里塞一碗饭,却发现只往嘴里塞了几口,就怎么也塞不进去了。
于是又嚎啕大哭一场。
哭完,咽着泪干完了好几碗粟米饭,吃了个肚圆,马金水便出门找族人帮忙处理老娘的后事。
恰见杨魁五带着挑好的十户人家,帮刘升运粮出寨城。
他于是找到了队伍最前面的刘升,恳求道:“刘老爷,俺老娘刚饿死了,俺在这寨子里再无牵挂,求您收了俺吧!”
刘升看出马金水是那种有点奸猾和懒惰的人,但这人确实也有骨子机灵劲儿,有的事还真就需要这种人去办。
于是点头道:“行,给你娘办完了后事,自己来刘家寨吧。”
马金水连连作揖感谢,“多谢老爷,多谢东家···”
其实在崇祯六七年后,河南就匪寇四起了,百姓起义不断。
到了崇祯十三年这个时间点,大明官府在河南控制力更是被局限在县城之内,乡野里分为两股势力:一是地主士绅建立的堡寨(包括乡镇、集市的巡检司),二便是匪寇(坐匪)建立的匪寨,彼此相互攻伐不断。有些匪寇壮大后就受官服招降,看官服势弱就重新当匪;还有土豪、地主抗税变成匪寇的,乱的一批。
到了崇祯十三年,因为灾荒极具严重,匪寇实力开始迅速压倒地主士绅势力,许多地主士绅建立的堡寨被匪寇攻破、占据,集市、乡镇也因战乱纷纷破败、荒废。
【本文为了剧情需要,把这种背景情况略微写轻了些,即乡野有匪寇肆虐,但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恐怖。事实上,汝宁因地理因素,匪患本就较河南西部、北部略轻一些。】
等到李自成席卷河南时,乡野基本落入匪寇掌握中,但面对李自成,河南匪寇又分裂成两类,一个是投降李自成,一个是投降官府。
南阳、汝宁两府的相关情况,后文会慢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