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认选年号,宗室爵位(第3页)

 刘升微笑点头,“既然是极好的,那牧斋先生便负责写一篇文章,说明孤称帝后正该用此年号吧。”

 这又是一份容易遭读书人骂的差事,但若是做好了,绝对有功。

 因此钱谦益连犹豫都没有,当即作揖下拜道:“臣领旨!”

 刘升又问:“关于我大崋爵位之事,牧斋先生有何看法?”

 钱谦益听了心中暗喜,认为刘升询问此事,是对他愈发信重的表现。

 他想了想,道:“据臣所知,昔年大明将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功臣外戚爵位两种。

 宗室爵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级。

 大明宗室降至奉国中尉,便不再降爵,子孙后代皆为奉国中尉。”

 刘升对朱明把宗室当猪养的制度,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都说朱元璋出身贫苦,因此爱百姓,能替贫苦百姓主持公道。

 可朱元璋更爱朱家子孙,并且认为整个天下都是朱家的,就该让天下百姓,世世代代供养他老朱的子孙。

 因此才设计了这个宗室爵位制度。

 当然,按照朱元璋最初的设想,朱家子孙虽然受天下百姓供养,却是能做事的,并且以打仗为主,可以帮助皇帝镇守边疆、地方。

 但后来经过“靖难削藩”,大明这套宗室制度就成了纯养猪了,并且这“猪”还不能杀来吃肉,只会成为大明的负担,越来越沉重。

 所以,到了嘉靖年间,大明朝廷就开始暗戳戳地改革宗室制度。

 宗室爵禄要么欠发,要么不发。另外相关官府机构,还会找各种理由进行削爵。

 即便如此,到了崇祯年间,依旧有大批朱明宗室干回了他们开国太祖的老本行——要饭!乃至造大明的反!

 若朱元璋知道此事,不晓得会是一副什么表情。

 所以,听钱谦益说完大明宗室爵位制度,刘升便直摇头道:“大明宗室爵位制度弊端太多、太重,不可取!”

 至于将来大崋宗室用什么制度,他还在思考中。

 除了以前历朝宗室爵位制度,后世清朝宗室爵位制度也可以作为参考。

 但清朝爵位制度其实就是仿造大明进行改良的——在大明的基础上,划分出更多等级;除了铁帽子王,其他宗室爵位都是一代代降低,降了若干次后,便不再降低,以该爵位世袭。

 并且最低爵位也叫做“奉恩将军”,每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都说清是华夏封建王朝制度之巅峰,实际大量承袭明朝制度,没少继承明朝的糟粕。

 所以,清朝到了后期,宗室也成了清庭一大负担,只不过宗室可以做事,负担没大明宗室那么严重罢了。

 不过再加上八旗子弟这个大包袱,清庭后期财政也是趴伏着吸血怪的。

 以此为鉴,刘升肯定不会让未来的刘崋宗室也成为趴在国家身上吸血的大包袱。

 这时,钱谦益又道:“那臣再说一说昔日朱明的功臣外戚爵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