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第356章 乡试也可以有第四场(第2页)

 李长文沉吟了下,点头道:“读史可以明兴衰之道,读书人确实该多了解。不过,当今天下以贫寒士子居多,平日里难得见到史籍。

 陛下若执意将正史加入论的出题范围,还需解决这一问题才行。”

 刘升笑道:“这个好办——昔日书籍珍贵,只因造纸术、印刷术落后,再加上一些学阀及藏书家敝帚自珍。

 朕会下旨着力提升造纸术、印刷术,让书籍价格继续降低,到贫寒士子、普通人家也可以买得起各种书籍的程度。

 另外再下旨建大崋图书馆,让天下人进献藏书,可在图书馆馆史上留名记功,以此丰富图书馆藏书。

 之后逐步在各省会、府治乃至县城建立图书馆分馆,可以极低价格供地方读书人借阅,便可解决百姓看书难的问题。”

 图书馆?

 这对李长文三人来讲虽然是个新名词,可实际上,历朝历代皆有类似图书馆的存在。

 只不过,此前朝廷藏书所在并非对外公开,而是只允许拥有一定功名,甚至是必须是相关官员,才能进入其中查阅典籍。

 如刘升这般要在天下各地建图书馆分馆,还准备低价借书给百姓的,却是头一回。

 钱谦益再次抓住了奉承刘升的机会,当即道:“陛下以朝廷珍藏图书供天下人阅览,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宏大善举,天下贫寒士子及有心读书的普通百姓,必会传诵陛下之恩德!”

 王铎也跟着道,“图书馆确实大大有益于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