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日志刹车很及时

第1828章 嫌疑车辆(第2页)

 身影在木工车间内停留了约40分钟,期间多次进出废料堆区域,手里的锯条偶尔闪过寒光。“他在处理什么东西?”王帅皱起眉头,“画面太模糊,看不清具体动作,但从他的手势来看,像是在切割重物,和我们推测的‘锯切尸体’吻合。”晚上10点10分,身影背着一个黑色布袋离开木工车间,走向厂区围墙,随后消失在监控盲区——这个时间点,与杨森发现的“围墙攀爬痕迹”时间线基本一致。

 “这个加班时段的可疑身影,会不会和下午的是同一个人?”小李提出疑问,“身高、体型和穿着都一致,但晚上没有戴鸭舌帽,头发是短发,和我们在油漆刷上发现的头发特征相似。”王帅点头:“很有可能,他下午进入厂区抛尸块,晚上又回来处理剩余的尸体,然后通过围墙逃离,银灰色面包车就是他的交通工具。”

 然而,监控排查也遇到了诸多阻碍。工厂的大部分监控都是摹拟信号,画质模糊,尤其是夜间监控,噪点严重,无法清晰辨认可疑人员的面部特征;后门和围墙周边的监控存在大量盲区,只能拍到部分身影,无法追踪完整行踪;厂区外的道路监控覆盖率低,银灰色面包车驶离工厂后,在7月11日下午4点30分经过迎宾大道后,就彻底消失在监控画面外,没有留下后续轨迹。

 “我们需要进一步确认两个关键点,”王帅对着队员们说,“第一,银灰色面包车的车主信息和完整车牌,通过交通部门的卡口监控,扩大排查范围,找到车辆的最终去向;第二,确定穿蓝色工装的可疑男子身份——他是工厂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冒充工人进入厂区?如果是内部人员,是否在加班名单里,或者是离职人员回流?”

 队员们立刻分工行动:一组继续梳理工厂7月10日至12日的监控,寻找可疑人员的更多身影,尤其是面部特写;二组联系车管所,根据车型和模糊车牌,排查全市范围内车牌尾号为28的银灰色五菱宏光plus;三组走访工厂的加班工人,确认7月11日晚上是否有陌生人员进入木工车间,或者是否有工人异常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