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鬼谷孒

第799章 狐假虎威(第3页)

  稍有经济头脑的人会想出各种办法夹带东西通过检查站,咖啡、可可、巧克力、香烟、尼龙袜、药品,都能在东柏林卖上高价,因为东德的农业复苏较早,鸡蛋、黄油、肉类等食物价格远低于西边,赚来的钱正好换成农产品。

  经济头脑更好的人,建立组织严密的走私团伙,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次携带几公斤,频繁穿梭于两边。

  当然,这只是上不得台面的小打小闹。

  不是礼拜的日子,遗址上依然出现不少犹太人,三五成群窃窃私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意。

  赵铭带着助理汉斯·罗斯沃尔德来到这里,罗斯沃尔德是出生在柏林的犹太人,当初见德国形势不对,他爹带着家人去了巴黎,住了几年,发现形势又不对,麻溜地逃往伦敦。

  东逃西逃,命是保住了,但家产也是一次又一次丢失,在伦敦贫困潦倒的罗斯沃尔德只能回到巴黎找出路,在巴黎也没有什么好出路,只能干点黑市买卖,恰好被执行大举进入的赵廉吸纳。

  赵铭立于一隅,点了一颗烟,脚边放着两个袋子。

  罗斯沃尔德四处搭讪,向他人兜售着商品。不是零售,而是吆喝着哪些商品可以大量提供。

  少顷,一个犹太人来到赵铭身前,指了指地上的袋子。

  赵铭点点头,犹太人蹲下扒拉袋子,没一会工夫,他的手里出现一件衬衣以及几块vereinen巧克力。

  vereinen,一个动词,意为统一,专供德国的牌子,与法国塞纳河畔、韩国和平是兄弟品牌,一样的馕,穿不一样的花衣裳。

  赵铭召回罗斯沃尔德充当翻译,生意洽谈开始。

  “衬衣价格?”

  “12马克,100件起批。”

  “价格可以便宜?”

  “1000件以下不讲价。”

  “能长期供应?”

  “可以。”

  赵铭和潜在客户一个接一个交谈,不到一个小时,他手里已经握着一大笔订单。

  此时,赵廉坐在斯潘道的一家咖啡馆,与法军第11步兵团的团长皮埃尔·马丁上校在对话。

  美军对各地驻军参与走私、黑市生意的态度是明令禁止、高调打击,尽管这种严格只浮于表面,但态度上绝对是不允许的。

  法军则不同,高层对驻西柏林军队参与走私的态度是“fermer les yeux”,即睁只眼闭只眼,装作看不见。

  法军向西柏林黑市供应法国葡萄酒、白兰地、奶酪、鹅肝酱,在黑市都属于天价的奢侈品,主要客户是西柏林乃至西德的政商界、文化界精英。

  通过满足这些人的“品味”,法国得以亲近、培养一个亲法的西德领导阶层,这在法德百年世仇刚刚结束的当口至关重要,一瓶波尔多红酒比一份政治宣传册更能有效地腐蚀和拉拢目标。

  当然,走私市场也能生动地展示资本主义的消费多样性和生活品质,与东德及苏联阵营的计划经济下的物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这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反共宣传。

  法国佬仿佛无声在说:“瞧,与我们结盟,你能得到的不只是自由,还有精致和优雅的生活。”

  法国在二战中遭受重创,其军力和资源远不如美国,维持在西柏林的存在已属不易,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去严厉查处每一个参与走私的士兵,保持部队稳定和表面团结是更优先的事项。

  默许士兵通过走私赚取外快,相当于一种无需财政拨款的“士气补贴”,这有助于稳定军心,让士兵更能忍受驻扎在冷战前线的压力与不便。

  法国文化中对纪律的理解与美英有所不同,更偏向于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只要走私活动不危及核心安全、不引发重大外交丑闻,高层便“fermer les yeux”。

  各种原因纠结在一块,导致走私和黑市生意在驻德法军内部可以放在台面上讨论,不用太忌讳。

  “赵,你多久送我一次礼物?”

  “马丁太太喜欢我送的礼物?”

  来西柏林前,赵廉送了一把安特卫普的保险箱钥匙去马丁家里,保险箱里有总价值20万美元的现金、金条、钻石。

  马丁笑容灿烂地说道:“我太太非常喜欢,特别是钻石。”

  “马丁上校,到了圣诞节,我还有礼物要送给你,不会比这次少,只会更多,但确切的数字,我现在没法告诉你。”

  “要看多少东西进柏林?”

  “是的。”赵廉点点头,“我赚得越多,我给你的礼物就越丰厚。”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置于桌面推向马丁,“这个地址住着一位美丽的德国女士,等待一位绅士与她共进晚餐。”

  马丁展开纸条,看见选帝侯大道一间公寓的地址,他猜到赵廉给他准备了一个高级“糖妞”,暧昧一笑道:“我对晚餐非常期待。”

  东京有潘潘,西柏林有糖妞,选帝侯大道是高级糖妞的活动区域,她们的目标是驻军的高级军官、富商,收获金钱,为对方营造一个临时的家,温暖的港湾。

  “在马赛有一批货急需运到西柏林。”

  “什么东西?”

  马丁心里还是清楚什么东西能进西柏林,什么不能进。

  “衬衣、咖啡豆、巧克力。”

  马丁沉默片刻,“你把东西运到斯特拉斯堡,后面的路程交给我。”

  “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