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大局观(第2页)
制,工厂不直接雇佣工人,而是通过包工头间接管理,形成‘工厂、包工头、工人’的三层雇佣链,或者可以说是剥削链。
理论上,包工头从工厂领取总工资,层层截留,通常抽取30%-50%,山城兵工厂的案例更是达到了60%,剩下的才是工人的真正工资。而工人想找工作,需要给包工头介绍费,通常为1至3个月的工资。工人若是工伤,工厂会以非直接雇佣为由拒绝赔偿。”冼耀文讥讽一笑,“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包工头或是工厂主的亲信,或是帮派份子,背后站着国府的权贵。无论哪一种,工厂主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返点,即实现低用工成本。包工制在抗战结束后式微,转而开始流行押金制,以上海为例,工人入职时需向工厂缴纳押金,通常为3个月工资,理论上离职时退还,但实际上只有很少的工人能拿回押金。1948年,上海法院的记录,凡是押金纠纷案,百分百工人败诉。我从青帮人员那里获得的消息,1946年开始,有人专门放押金贷,工人借高利贷交押金,然后工厂里有人和高利贷合作,克扣或缓发工人工资,工人不能及时归还高利贷利息,利滚利,工人收入的大头都给了高利贷,陷入债务循环。因为欠了一身债,辞职又会被没收押金,工人变相失去流动能力,即使能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也没有机会跳槽,工厂可以保持较低的用工成本。”冼耀文看向夕阳,唏嘘道:“整个民国时期,内地只有半个人可以算是企业家,就是卢作孚,民生轮船公司于1933年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但1946年因通胀停止实施,所以,他只能算半个。”“你说的很多信息我都不知道,你是从哪里获得的?”“三饼,碰,八万,杠。”冼耀文笑着揶揄道:“你在台北打牌的时候,我在四处奔走,从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我刚才引用的那些资料,找对人,买几包烟就能换到,根本不值钱。”孙树莹轻笑,“在台北的时候,我也有在工作。”“我知道。”冼耀文颔了颔首,拍了拍孙树莹的小肩,“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工业发展迅速,但工人的利益一直没有得到保障,于是,工人运动愈演愈烈。到了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也为了稳住工业发展,先后推出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养老与伤残保险法》,强制要求国家、企业和工人三方共同出资,为工人缴纳社会保险,从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这也是工人争取到的,第一个由国家立法保障的,全国性的制度性利益。不过,虽然工人运动是争取工人权益的关键,但是当时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缓解工人斗争,而是因为工人的利益越有保障,就有越多的人愿意做工人。彼时,德国的农民比其他国家的农民更快地转化为工人,让德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比周边国家更快,生产力更强,更加推动了德国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1935年,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对抗大萧条,给失业人群最基础的保障,也为了刺激还有工作的人们敢于消费,美国推出了《社会保障法》。英国,17世纪有《伊丽莎白济贫法》,1911年颁布《国民保险法》,1940年《贝弗里奇报告》,1946年《国民保险法》,1948年《国民救助法》,同年,国民医疗保障体系成立,全民免费医疗成为社保核心部分,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确立。”顿了顿,冼耀文接着说道:“1943年,陕甘宁边区,由于过去两年的日军扫荡和国府封锁,边区财政极度困难,公营工厂效率低下,部分工人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生产率仅为国统区的60%。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1943年边区政府颁布《关于公营工厂工资标准及分红办法的指示》,试点分红制。超产部分,即完成计划产量后的盈余,30%至50%用于分红,以温家沟兵工厂为例,工人集体50%、工厂公积金30%、边区政府20%。同年,陕甘宁边区的农民享受统一累进税制,家里都是壮劳力,收成很高,一年也只需上缴35%的产出,一般只需要上缴12%。”冼耀文呼出一口浊气,“其实,1941年,小鬼子偷袭珍珠港,它的败局已定,这一点所有的抗战势力都清楚,从那时候开始,表面上都还在积极抗战,心里已经打起小九九。”他摆了摆手,“扯远了,不说这个。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冰岛五个北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起步稍晚,但
步子迈得很大,而且,分配比较平均,贫富差距不会太大,其中,瑞典做得最好,社会民主党很有机会实现他们高福利国家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