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黎明初现(第2页)

叶晨将信递给身旁的妻子,贺秀莲借着灯光,一字一句地读着,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喜悦,再到无与伦比的自豪。她放下信,看着丈夫在灯光下轮廓分明的侧脸,眼中充满了崇拜与爱恋。

“晨哥,你真了不起!”贺秀莲轻声说道,语气无比真诚。

叶辰握住妻子的手,微微一笑,目光却投向了窗外深邃的夜空。星光闪烁,如同无数双注视着这个时代变迁的眼睛。

《少年犯》的轰动,是叶晨计划中的重要一步不假,但却绝非终点。因为他知道更大的历史浪潮即将拍案而来,恢复高考的钟声即将在不久之后响彻神州大地,而他已经做好了和心爱妻子并肩迎接这场命运之战的准备……

……………………………………

一九七七年年十一月十九日清晨,贺家湾还笼罩在初冬的晨雾中,但公社小学那几间充当考场的土坯房外,已经聚集了神色各异的考生。

他们中有稚气未脱的本地青年,有风尘仆仆赶来的其他村落的知青,更多的是像叶晨这样扎根多年的老知青,只不过大多数人眼神里都混杂着紧张、期盼和一丝茫然。

叶晨和贺秀莲并肩站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平静。四年的挑灯夜读,无数个煤油灯下与公式、古文、政论相伴的夜晚,早已将知识刻进了骨髓里,充足的准备给了他们强大的信心支撑。

贺秀莲的手心里虽然微微有些汗,但那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激动。准备了这么久,终于要迎来这最终的检验。

她侧目看向丈夫,叶晨的脸上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神情,仿佛即将走进的不是决定命运的考场,而是去田间巡视一番。这份沉稳,无形中也抚平了她心中最后一丝细微的紧张。

“晨哥,我们进去吧。”随着铃声响起,贺秀莲轻声说道。

“嗯,照常发挥就好。”叶晨轻轻点头,握了握妻子的手,传递着无声的力量。

考场内氛围肃穆,油印的试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监考员神色严肃地宣读着考场纪律。随着开考的哨声响起,笔尖划过粗糙纸张的沙沙声,瞬间变成了主旋律。

叶晨光可是名副其实的高考钉子户,参加过的高考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一颗大心脏早就被千锤百炼。无论是审题、落笔都行云流水,思维清晰的如同在梳理早已烂熟于胸的脉络。

贺秀莲那边也很快就沉浸其中,那些在丈夫的指导下,反复背诵过的知识点、演练过的题型,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被迅速唤醒、重组、精准输出。

一九七七年的高考和后世不大一样,分为初试和复试,为的是筛掉滥竽充数的那一批。初试结束后是十天的等待期,即便是这十天,叶晨和贺秀莲也没有浪费,在紧张的复习中倏忽而过。

当公社的广播喇叭里用激动的,有些变调的声音,播报出初试成绩,并念到“叶晨同志,全县第一名!”、“贺秀莲同志,全县第四名”时,整个贺家湾再次沸腾了?上一次是为《少年犯》的轰动,这一次是为这对两口子在知识殿堂门口创造了奇迹!

“老天爷!双喜临门啊!”贺耀宗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她女儿和女婿有出息。

“县第一和第四?还是在咱贺家湾考出来的?这……真是文曲星下凡了!”

“难怪王主任给批假,就这本事,搁谁谁不供着好好复习?”

公社主任王满屯更是笑得红光满面,亲自把复试通知、准考证和那张至关重要的“高等学校招生考生志愿表”送到了叶晨和贺秀莲手中。他拍着叶晨的肩膀,嗓门洪亮的说道:

“好小子!给咱贺家湾、给咱公社争了大光了!安心复习!需要啥尽管开口!这一个月你们的工分照算,生产队的活不用操心!”

同村其他几个也过了初试的知青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王满屯自然是看出了他们的小心思,把眼睛一瞪,呵斥道:

“看啥?眼馋?你们要是也能考进县前五,老子也给你们批假!现在老老实实干活去!复习?晚上点灯遨游自己想办法去!”

结束了喧嚣,回到那间熟悉的土坯房里,煤油灯再次点亮。贺秀莲珍而重之力将准考证、复试通知放好,光落在了那张油印的志愿填报表上。

密密麻麻的学校名称和专业,让她感到一阵眼花缭乱,她抬起头,眼神里满是依赖和信任的问道:

“晨哥,这……这么多学校和专业,我们该填哪儿?我都听你的。”

叶晨看着妻子信赖的眼神,心中暖流涌动。他拿起那份表格,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字:北大,清华,复旦,南开,南大……这些后世学子眼中的顶尖学府,此刻在表格上熠熠生辉,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然而,叶晨的目光却并未在这些名字上过多的停留。他的手指缓缓下移,最终坚定地落在了表格中部,一个看起来并不那么显赫的名字上——黄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