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0章 自导自演的洗盘
 次日开盘,毫无悬念,“天工精密”与“远航新材料”直接以涨停价开盘,巨量买单封死涨停板,连续数日,势头无两。两家公司的市值在短短一周内再度飙升超过30%,成为了A股市场上最耀眼的“双子星”。
 而这一切,都在田文的预料和掌控之中。
 就在市场情绪最狂热、散户追涨最疯狂、股价连创新高之际,田文指挥下,由翡世资本、特区联合基金以及部分紧密盟友资金组成的庞大账户群,开始了冷静而有序的派发。
 田文的操作团队先是将庞大的卖单拆分成无数笔小单,悄无声息地混入汹涌的买盘之中,利用每日涨停板上巨大的封单,从容地将筹码派发给那些渴望上车的后知后觉者和狂热散户。
 紧接着在不同的价位、不同的时间点分批出货,确保利润最大化,同时避免对股价造成断崖式冲击。
 这个过程持续了约一周时间。当田文看着后台数据显示,预定的筹码已基本派发完毕,账面浮盈已悉数转化为惊人的实际利润时,市场依然沉浸在“低空经济无敌”的狂欢氛围中。
 “收获的季节,总是令人愉悦。”田文惬意地品着红酒,对关翡和李钧笑道,“接下来,该给市场降降温了。树不能长到天上去,股价也一样。”
 几乎就在田文团队完成派发的同一时间,市场风向开始发生微妙转变。
 首先是一些“独立”财经评论员和分析师开始发表“冷静”观点,提醒投资者注意“天工精密”和“远航新材料”短期涨幅过大,存在技术性回调风险。
 紧接着,更具针对性的声音出现了。几位在国内法学、交通管理领域颇具声望的“专家”、“学者”开始在各种媒体平台发声,核心论调高度一致:“呼吁理性看待‘雨燕’,谨防‘空中楼阁’式消费。”
 他们言之凿凿地指出:“国内低空空域管理法规尚在完善中,边城试点仅是特例,大规模普及遥遥无期。购买‘雨燕’后,能在哪里飞?怎么飞?都是未知数。 驾驶飞行器需要专业的飞行执照,培训周期长、费用高昂,绝非普通消费者能轻易获取。没有驾照,花几十万买回来的‘雨燕’只能是昂贵的‘摆设’。城市起降点、充电网络、空中交通管理等配套设施几乎空白,单有飞行器无法形成有效闭环。”
 这些声音初时零星,但在某种无形的推动下,迅速在各大财经论坛、社交媒体上发酵、扩散。梁以开掌控的翡世传媒旗下部分渠道,非但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舆论管控或反击,反而“客观”地转载、引用了这些观点,甚至策划了几场“正方反方”的辩论,将质疑声浪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