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四条腿的小白兔

第463章 前往广交会,继电式电气信号,李爱国参与筹备工作(第2页)

 这也太能生了。

 照这个速度下去,他到了四十岁,岂不是能有十几个孩子?

 “兄弟,女人就是一块地,你得勤耕地,多种种子,多浇水,才能有收获。”

 黑脸司机以过来人的身份教导李爱国。

 两人正聊着,旁边凑过来一个身穿魔都机务段工装的同志。

 “你就是李司机吧?研究出自卸车厢的前门机务段火车司机?”

 李爱国扭头看去,一个浓眉大眼的憨厚汉子,正盯着他瞧呢。

 此人有点眼熟,好像在前两天的培训会上见过一面。

 “你是?”

 “我叫杨兴寨,来自魔都机务段运转车间。”

 “杨兴寨”

 李爱国眼睛一亮,热情的握住了他的手:“你就是发明出路签自动授受器的杨司机啊。”

 这年月没有手机,无线电传输不可靠,为了保障列车安全运行,铁路采取了行车闭塞。

 也就是一个闭塞区间只能容许一辆火车运行。

 要实现行车闭塞,需要路签。

 【交接路签】

 路签和闭塞制度一起,保证了每日繁忙的铁路线路上,飞驰的列车能够安全、有序地依序行驶。

 路签的交接需要在列车行进中完成。

 一般是由副司机先将之前拿到的路签丢下火车,再用手臂勾住值班员递上的下一个区间的路签。

 路签是通行证和门禁卡,没有路签擅自进入行车区间,就是违章行车。

 不过很明显,通过这种方式交接路签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如果副司机没能钩住铁环,就拿不到路签。

 最后只能由正司机停车,拿到铁环才能继续行进。

 每年机务段都会通报许多没有及时拿到路签的笨蛋副司机。

 杨兴寨带领车间技术人员,研究出来的自动路签机。

 可以在不停车的情况下,自动套走含有行车凭证的铁圈,完成路签的领取。

 “杨师傅,你设计的自动路签机太实用了,帮了我们司机不少忙。”李爱国握着他的手说道。

 杨兴寨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那玩意的技术含量很低,远不如您的自卸列车和自焚炉膛。

 今儿我来找您,是想问问,您对我的自动路签机有什么想法?

 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

 他满怀期望的看着李爱国。

 自动路签机设计出来之后,曾登上铁道报纸,只不过并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

 这让杨兴寨很困惑。

 杨兴寨的困惑也是工人发明家的局限性。

 他们的实操能力很强,也能设计出特别巧妙实用的设备,但是忽视了科技发展这个大背景。

 李爱国取出一包大前门,黑脸司机还有杨兴寨都递了烟。

 黑脸司机本来以为生儿子多而骄傲,现在听说这个开大火车的,还发明了那么多设备,表情顿时尴尬起来。

 刚才人家没把这事儿讲出来,看来是压根不在意.

 那可是发明啊。

 要是他搞出了发明,肯定得整天把那张写有报道的文章揣在兜里。

 李爱国看着杨兴寨说道:“老杨,你的路签机我并没有研究过,只不过你注意到最近的国外期刊了吗?”

 “国外期刊?”杨师傅神情尴尬,“我很少看那玩意。”

 “现在国外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继电式电气信号,来控制比赛区间行车。那玩意无论是安全性,准确性,还是方便性,都要远超路签机。”李爱国道。

 当初李爱国初入机务段的时候,也曾想研究自动路签机。

 可是考虑到这玩意没有几年就要被淘汰了,如果大规模安装的话,只会浪费铁道上的资源,这才作罢。

 时代的发展是无情的。

 就像是一个年轻人花费三年时间练会了算盘,结果计算器出现了。

 就像后世一家公司大力研究胶卷,结果数码相机出现了。

 太尴尬。

 杨兴寨的尴尬之处,正在于此。

 “那我该怎么办?”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李爱国道:“老杨,其实继电式电气信号并不复杂,你完全可以报个函授班学习电气知识,另外段里面每年都有大学进修指标.”

 能够搞出自动路签机,由此可见杨兴寨的智商很高。

 这样的人,如果接受了专业的教育,将来肯定能够为铁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现在距离高考停止还有九年时间,杨兴寨有足够时间把握住机会。

 杨兴寨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工人。

 闻言,思忖片刻,作出了决定,他重重点头道:“李司机,我明白了,谢谢您!”

 黑脸司机见此情形,缩缩脖子,斜靠在座椅上不做声了。

 这都是一帮大佬啊。

 这年月火车速度很慢。

 列车从京城到羊城,足足花了两天时间。

 四月二十三日,李爱国终于踏上了羊城的土地。

 一汽厂的解放卡车从列车上卸载下来之后,刘国璋指挥队员们将铁道部用来展览的商品装在了卡车上面。

 李爱国随便找了一辆卡车,正准备跟周克一块上去。

 旁边的卡车上传来黑脸司机的声音:“李司机,上我这一辆。”

 为了迎接李爱国,他还特意打开了驾驶室。

 只不过李爱国经过两天的奔波,早被憋闷的空气搞得头疼,压根不想再坐到卡车里了。

 他跟周克一块,站到了卡车斗里。

 解放大卡车是第一款国产卡车。

 崭新威武的大卡车行驶在羊城的大街上,立刻引来了路人的围观。

 五辆卡车组成整齐的方阵,沿途的街道上,无数围观百姓高举双手为解放卡车欢呼。

 卡车头上的红布条随风飘扬,气氛拿捏得相当到位。

 李爱国一手扶着卡车围栏,面带微笑,伸出右手分别向两边挥手致意。

 “大家伙辛苦了!”

 “那位大哥,你别偷人家大娘的馒头啊。”

 “今天不发鸡蛋。”

 现场群众得到回应,顿时沸腾起来。

 “牛逼!”周克竖起大拇指。

 “这人应该是解放厂的宣传员了。”群众这样想。

 “难道群众发现我是优秀卡车司机了?”黑脸司机这样想。

 “这人难倒是铁道部的优秀代表?”其他卡车司机这样想。

 “反了天了!还敢挥手,得赶紧把他轰下来。”刘国璋的脸黑了。

 就这样,卡车在欢呼声中抵达友好大厦。

 友好大厦宏大、庄严、瑰丽,正面坐落着一尊巨大塑像——一个中国工人和一个老毛子工人相互紧握右手。

 老毛子工人的左手高举着凌空飘扬的旗帜,中国工人左手拿着一卷建设蓝图。

 两人携手并肩迈步向前,象征着民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团结共进。

 只不过,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牢不可破的事物。

 友好大厦原本是为了纪念和老毛子之间的友谊而兴建的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