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小鱼的命运

第462章 女团是个好东西(第四更,求订阅)(第2页)

 毕竟,韩流的文化输出带来的收益是直接的——伴随着韩流的流行,棒子的化妆品、服装以及其它产品,也随之的都是销往世界各地,大量的韩国品牌为世人所熟知,尤其是化妆品、服装,在九零年代,有几个人用韩国货?

 “流行的那里是什么韩流,分明就是钞票嘛!”

 作为一个港片的资深观众,即便是现在往深处回忆一下。看过的那些港片之中曾经出现过哪些香港的工业产品?除了香港的茶餐厅,除了维他多,还有什么产品?

 小马哥佩戴的眼镜是什么品牌?

 是雷朋!

 那些演员穿的服装又是什么品牌?

 虽然记忆不大深刻了,但是对“我的阿玛尼”印象那是一个深刻。当然还有电影里跑路必备的“劳力士”。

 “港片里的产品是什么?都是外国货……一色的外国货,汽车是日本的,欧洲的,化妆品是日本的。奢侈品是欧洲的。港片是崛起了,可压根就没有给香港制造业带来什么收益,没有制造业的资助,没有香港品牌、产品的输出,这样的无根之萍,又能持续多久?”

 感慨之余,李毅安又想到了另一个世界的“韩娱”。与专注功夫电影的港片不同,韩国电影的题材多样,从文艺片到爱情片,从动作片到战争片,从恐怖片到政治片,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棒子的电影产业到了二十一世纪,已经远远超过港城以及东亚同行。

 棒子的文化输出也是东亚文化输出的顶流,甚至就连土耳其面对韩流的入侵,也出台类似的禁令。

 按照后世的计算,文化产品看似虚无缥缈,但是却非常赚钱,每 100美元的文化输出,就会带来了至少500美元的周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