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秦始皇给扶苏讲规矩,大汉使者教朝鲜王什么是规矩

 秦始皇闻言,笑了起来。</p>

 “大多数情况下是没什么用。”</p>

 “这些蛮夷,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和华夏王朝对抗,又怎么可能是区区一个使者能改变的呢?”</p>

 扶苏疑惑道:</p>

 “那为何汉武帝刘彻还要执意派出使者?”</p>

 秦始皇淡淡道:</p>

 “王不可怒而兴师。”</p>

 “刘彻这么做,为的是师出有名。”</p>

 自周公定礼以来,华夏文明讲究的就是名分。</p>

 做什么事,都必须要名分。</p>

 刘彻派人去警告就是告诉卫右渠,你要是再不听话,那就揍你。</p>

 卫右渠不遵守当年祖父卫满和大汉的约定,这是第一。</p>

 扣押前来朝见大汉的使者,这是第二。</p>

 大汉使者上门警告,卫右渠不听,这是第三。</p>

 有了这个警告不听的事实,大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p>

 同时也可以让其他臣服大汉的小国心安。</p>

 大汉并不是看到周围有个小国就想着灭掉,是这个卫右渠犯了三次禁,大汉忍无可忍,才必须出兵荡平卫氏朝鲜。</p>

 很多人都觉得华夏的藩属制度似乎很落后,但事实上,这是一套相当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制度。</p>

 制度就是规矩,有规矩了,所有的藩属小国都知道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p>

 在规矩的范围内,大家都能愉快相处。</p>

 不遵守规矩的,大汉师出有名,就能最大化的保障大汉的利益。</p>

 规矩和名分,其实就是相辅相成的。</p>

 讲规矩有多重要呢?</p>

 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这是遵守周王朝的规矩。</p>

 天下诸侯景从,奉齐桓公为诸侯宗伯,周天子亲自派人册封,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p>

 而另外一个霸主楚庄王,陈兵洛邑郊外,问九鼎之重。</p>

 这就是不讲规矩,没有名分。</p>

 周天子的九鼎,是你一个诸侯能问,能索要的?</p>

 被周天子派来慰问楚军的王孙满只说了一句话。</p>

 “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p>

 什么是德?</p>

 “德”就是周天子统治天下这么多年,遵守规矩积攒下来的威望、人脉。</p>

 现在周天子是衰落了,但周王朝的“德”还在。</p>

 你楚庄王敢动周天子的九鼎试试?</p>

 你必会被天下诸侯群殴。</p>

 楚庄王听懂了这句话,于是灰溜溜地撤军了。</p>

 无论是从疆域、人口、经济、军队实力来说,楚庄王统治的楚国综合水平都不比齐桓公的齐国差,许多地方甚至犹有过之。</p>

 为何却奈何不得周天子,拿不到唾手可得的九鼎?</p>

 就是因为规矩不允许。</p>

 因为楚庄王“师出无名”。</p>

 不讲规矩,就没有名分。</p>

 没有名分,天下人就不支持你。</p>

 没有天下人的支持,任凭你是春秋五霸之一,那也办不成事。</p>

 春秋时代的霸主如此,大汉朝的皇帝同样也是如此。</p>

 刘彻打匈奴是师出有名的。</p>

 匈奴帝国压制大汉帝国百年,无数次入侵,刘彻在这件事情上可太正义了。</p>

 打南越,是南越樛太后和国王赵兴献土内附,被丞相吕嘉谋害,同样师出有名。</p>

 打朝鲜,也得师出有名才行。</p>

 师出有名,才能凝聚人心,才能让将士们相信自己是正义之师,在战场上奋勇作战。</p>

 可别小看这一点,开创现代华夏的那支军队,他们最开始一穷二白,不也从白山黑水打到了海南岛,从鸭绿江打到了三八线?</p>

 因为他们心知,自己代表着正义!</p>

 扶苏好奇道:</p>

 “朝鲜扣押真番使者,难道还不够师出有名吗?”</p>

 秦始皇淡淡道:</p>

 “当然不够。这件事情毕竟是在朝鲜和真番之间发生的,可能仅仅是他们两国的矛盾,只不过当事者恰好是前来大汉的使者而已。”</p>

 “必须要大汉使者亲自站在卫右渠面前,以事实让全天下人看到卫右渠不讲大汉的规矩,这样才是真正的师出有名。”</p>

 扶苏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p>

 秦始皇哈哈地笑了起来。</p>

 “是不是觉得很繁琐,好像没有必要?”</p>

 “傻孩子,你好好想想,规矩是什么,制度是什么,法律又是什么?”</p>

 扶苏下意识道:</p>

 “这些都是规定人们行为的各种规范。”</p>

 秦始皇点了点头,道:</p>

 “对了。所以归根结底,规矩、制度、法律都符合法家的‘法’字。”</p>

 “有些行为仅仅是道德上的东西,够不上法律来惩治,就只需要用没有约束力和惩罚的规矩来管理。”</p>

 “规矩其实也是法,没有法律国家就会乱套,没有规矩,人们的道德也会乱套。”</p>

 “看似繁琐无用,但其实规矩和法律一起保证了从道德到行为的规范,维持了社会稳定,这就是它最大的好处啊。”</p>

 扶苏忍不住道:</p>

 “可很多规矩根本没用啊。”</p>

 秦始皇笑道:</p>

 “那就改啊,这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千万年不变的真理呢?”</p>

 “就连大秦律法,这些年不也因为金幕出现让社会剧烈变化,都已经改到了第五版了吗?”</p>

 “法律改得,规矩还改不得?”</p>

 “改不了的不是规矩,是人心。那也不是能用语言解决的事情,得自己去斗争才行。”</p>

 扶苏细细地品味着秦始皇的话,突然觉得自家父皇刚刚的语气中,似乎还带着某种……期待?</p>

 父皇在期待什么呢?</p>

 秦始皇说到这里,笑道:</p>

 “况且,刘彻这小子刚刚封禅泰山花了那么多钱,不得缓一下吗?”</p>

 扶苏瞬间哑然。</p>

 讲不讲规矩,属于行为道德问题。</p>

 但有没有钱打仗,这就是真正的现实问题了。</p>

 金幕中,大汉派来的使者涉何已经来到了王险城(平壤)的朝鲜王宫之中,见到了朝鲜国王卫右渠。</p>

 涉何昂首挺胸,大声斥责卫右渠。</p>

 “尔卫氏右渠,何以违背尔祖宗卫满和大汉辽东郡守的约定?”</p>

 “若是不立刻上表请罪,待大汉天兵前来,尔卫氏一族必不留任何活口!”</p>

 涉何上来这两句,直接把在场的卫氏朝鲜君臣弄懵了。</p>

 和发源商朝的箕子朝鲜不同,卫氏朝鲜的创建者卫满是汉人,朝廷之中的通用文字和语言都是汉语汉字。</p>

 几十年的时间下来,不说全国推广普及,至少朝堂上所有卫氏朝鲜的君臣都是听得懂汉语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