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历朝皇帝共同感慨,郑成功真有钱啊!(第2页)

 等使者离开后,马逢知身后的屏风处又转出两人。

 “提督大人,咱们真的要反清复明了?”

 马逢知轻笑一声,摸着胡须淡淡开口:

 “反清复明?”

 “那得看郑成功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他若是能打下江宁,不,南京,本官自然愿意举事相随。”

 “他若是没这个本事,本官可不想成为第二个金声桓、李定国!”

 【满清苏松提督马逢知立场摇摆,虽然并未立刻举事响应郑成功,但也按兵不动,给了郑成功一次绝佳的机会。】

 五月十九日,郑成功率领麾下三千余艘战船,将近十二万兵马从吴淞口进入长江。

 进入长江之前,五艘船只悄然脱离了郑成功的队伍,在崇明岛对面的码头停靠,投降了满清。

 “我乃朱成功前军前阵马龙,特来投靠大清!”

 得知消息的满清崇明总兵闻讯赶来,接受了这一次的投降,并很快清点了一番这些郑军的装备。

 “……共计兵丁及家属男、妇一百四十三口,携带装备有:”

 “红衣炮十三位,铜百子炮四十五位,三眼枪、鸟枪十杆。”

 “火药四十二桶,连桶共重一千八百八十九斤。”

 “铁碎子一百零五桶,连桶共重五千一百九十斤。”

 “铁盔甲四十二顶,铁甲二十六身,铁蔽手九副,铁裙九条,铁遮窝十四副。”

 “尚有棉盔甲、刀、箭、长枪、藤牌若干。”

 (注:这些数字出自佟国器上奏顺治皇帝的《三抚捷功奏疏》原文,并非作者胡编乱造。)

 写着写着,这位满清总兵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喃喃自语。

 “他娘的,这反贼郑森是抢了大清国库?”

 “一个小小的前镇将,麾下不过百余人,竟然能有如此精良之装备?”

 一旁的师爷闻讯插了一句嘴,道:

 “大人,那郑家可是如今咱们这边海上最大的海商,据说单单是用来前往倭国、吕宋一带运输货物的船队都有上万艘,每天的进账怕不是足有十万两!”

 总兵闻言,不由脸色一变,下意识露出羡慕表情,舔了舔嘴唇。

 “娘的,难怪这郑森只有区区几个小岛,却能养出十万大军!”

 “还好,他钱虽多,打仗却是个废物。”

 “若是这笔钱被反贼李定国拿到手里,啧啧,那就真的是不堪设想了。”

 师爷跟随这总兵多年,早已经是铁得不能再铁的心腹,闻言低声笑道:

 “大人这话就不对了,纵然是李定国得了这笔钱,咱们无非就当一次反清复明的义士罢了,又有甚不堪设想的?”

 总兵哈哈大笑,伸手敲了师爷一记暴栗。

 “就你滑头,这样的话是随便能说的吗?”

 “赶紧向江宁府报捷,顺便八百里告急!”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也不由吃惊。

 【汉高祖刘邦:好家伙,这郑成功竟然如此有钱?】

 【秦始皇嬴政: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来说,郑成功这支军队简直就是武装到了牙齿。】

 【唐太宗李世民:一百多名士兵竟然就能有如此多的装备,海外贸易是真赚钱啊。】

 【宋太祖赵匡胤:这海外贸易都不能用挣钱来形容了,简直就是抢钱!】

 【明太祖朱元璋:若是郑成功能将这些物资上交给南明朝廷,李定国早就横扫天下了吧。】

 大清世界之中,弘历不由疑惑。

 “郑家这么有钱,大清以前怎么就没有注意过呢?”

 胤禛看了一眼康熙,欲言又止。

 郑家可是在康熙手里彻底灭亡的。

 康熙呵呵一笑,淡淡道:

 “大清当然知道郑家有钱,也知道海外贸易很赚钱。”

 “但大清之前不开放海外贸易,也正是因为它足够赚钱。”

 弘历一脸不解。

 “皇祖,赚钱难道不好吗?”

 康熙摇了摇头,道:

 “赚钱当然是好的,但这样一来也会催生另外更多的类似于郑家的海上家族。”

 “江南地区本就对大清离心离德,若是再出几个巨富家族带头,大清在江南的统治还怎么维持?”

 弘历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对满清朝廷来说,赚不赚钱倒在其次,稳固大清的统治秩序才是第一位的。

 开放海贸,会让江南、福建、广东等地迅速涌现大量富商。

 这些富商不用想也知道,全都是汉人。

 一个郑成功就已经如此恐怖,再多来几个郑成功,谁顶得住?

 更别说江南是大清的财税重地,这种地方一旦乱起来,大清国库是万万承受不了的。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这个小小的插曲,自然不可能影响郑成功继续进攻南京的决心。

 六月初一,郑成功率领主力舰队逆流而上,抵达江阴。

 此地驻守的清军将领、官员已经提前得知了警报,将所有城门全部紧闭,严防死守。

 郑成功站在船头,用单筒望远镜观察着江阴城内清军的布防,发出一声冷笑。

 “不过区区两千兵马,竟然也敢抗拒我大明天兵!”

 一旁的张煌言沉吟片刻,劝说道:

 “国姓爷,江阴不过是一个小小县城,咱们无需在此大动干戈,还是从速前往南京,打鞑子一个措手不及为好。”

 其他将领也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国姓爷,此地当年被清军多次屠戮,若是对此城开战,恐有不详,还是绕过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