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林则徐的忧虑,科举奇才曾国藩(第3页)

 突然,他的动作停顿下来,落在了其中一个名字上,并将其念了出来。

 “曾国藩……翰林院检讨?”

 穆彰阿语气明显有些疑惑。

 区区一个从七品翰林院检讨,投递的拜帖有什么资格通过自家那些老成精明管事们的筛选,送到自己案头?

 对正一品的穆彰阿来说,从七品的小官,狗屁不是!

 他正打算唤来管事询问,突然一阵回忆涌现,露出恍然表情。

 “哦,原来是那小子,难怪难怪。”

 曾国藩,湖南人,两年前在穆彰阿作为主考官的那场科举里高中进士,为三甲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也有高低。

 一甲,二甲进士,才是真正科举的精英,大清帝国未来精心培养的人才。

 他们通常会先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然后再根据表现进行提拔。

 如今朝中的所有汉人臣子,凡是三品官以上的,全部都来自于一甲、二甲进士。

 而三甲同进士呢,属于进士中的安慰奖。

 一般就是被发配去当个县令之类的芝麻官,一辈子能混个七品官也就算命好了。

 这也本该是曾国藩的命运。

 但偏偏,曾国藩逆袭了!

 科举考试之后,还有一次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满清称为“朝考”)。

 这次殿试分“殿前答卷”和“君前奏对”两个环节。

 在殿前答卷,也就是笔试环节中,曾国藩毫无悬念地依旧表现不佳,拿到了一个符合三甲四十二名的中下等评价。

 但在君臣奏对的环节,曾国藩面对道光皇帝,竟做到了侃侃而谈对答如流,而且答案都非常符合道光皇帝的心意。

 道光皇帝大喜之下,御笔一挥,直接给了曾国藩一等第二名,破格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就这么一个决定,让曾国藩从原本最多七品官到头的前途,变成了有望一品大员。

 一场面试,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不仅仅是道光朝,甚至从大清开国以来算起,曾国藩的经历都是绝无仅有,堪称传奇。

 穆彰阿又怎么可能记不住这个名字呢?

 更何况,“曾国藩”这个名字,都是穆彰阿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