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忙着中兴大清的咸丰皇帝,压根没把太平军当回事!(第3页)

 林则徐。

 林则徐在广东地区和英国坚决的斗争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清的不足。

 被清廷重新启用后,林则徐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

 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林则徐还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

 而林则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这本书记述了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等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在林则徐的启发下,魏源根据《四洲志》又写出了《海图国志》。

 这两本书,后来成为了“洋务运动”和倭国“明治维新”的指导书籍。

 这就是林则徐。

 既忠诚,又有能力,而且也不盲目偏执。

 他能誓死抗击英国为首的列强入侵,也能认识到大清本身的不足,放下身段努力学习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但很可惜的是,直到林则徐病故于赴任广西钦差的路上,他学习西方技术的建议,在大清内部依然并不是主流。

 因为真正能影响到咸丰皇帝决策的杜兴国,不同意!

 作为正统的儒家士人,杜兴国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

 “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华夏五千年,无数辉煌文明,何须学习什么万里之外的夷人,真是笑话!”

 “请陛下放心,您接下来只要广开言路,自然就能找到让大清中兴的最佳方式。”

 咸丰皇帝放心了,露出笑容。

 “很好,那就下圣旨,让大清的臣民们畅所欲言吧!”

 咸丰皇帝的接下来的心思,都扑在了接纳谏言,中兴大清的身上。

 至于遥远的广西,那支在咸丰皇帝看来注定要被剿灭的小小拜上帝教太平军。

 根本就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