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4章 铁穆耳的苦难,大元要中兴了?(第3页)


 所以科举就没了。


 后来的四等人制度,北方汉人沦为三等,也是这个原因。


 忽必烈后面的铁穆耳本身就是守成之君,不可能主动做出开科举的变革。


 铁穆耳之后的海山大力推行蒙古化,更没有科举什么事。


 也只有在汉人力量支持下登基的海山,才能有这种动机。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寿山虽然重开科举,但同样遭遇了巨大阻力,于是他做出了妥协。】


 画面中出现了一份张贴的公文。


 【本次开科取士,共计录取三百人。】


 【蒙古、色目、汉人(北方汉人)、南人(南方汉人)各七十五人。】


 看起来好像很公平,四种等级数量都一样。


 但关键在于民族人口的数量。


 当时的大元,蒙古和色目人加起来,撑死也就占据总人口的一成。


 南北方汉人加起来,至少在九成。


 一成的蒙古、色目人,拿到了科举录取的一半名额。


 九成的南北汉人加起来,仅仅只有一半名额。


 【虽然很不公平,但必须要承认,寿山重开科举的事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汉人对大元朝廷的愤怒,有效地延续了大元的国祚。】


 镜头一转,到了茫茫大漠之上。


 “杀!”


 惊天动地的呼喊声中,两支蒙古重骑兵激烈地冲杀在了一起。


 在外围,还有许多蒙古轻骑兵相互绕圈,用各种姿势对射。


 在数日的激战过后,其中一支蒙古军队终于不敌,丢下一地尸体朝着西方败退而去。


 另外一支蒙古骑兵则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大元万岁!”


 “察合台家族的废物们,你们这辈子也打不过大元,哈哈哈!”


 【寿山虽并不如哥哥海山一样能亲自上阵领兵,但他任用大将床兀儿,多次击溃察合台国君也先不花,让察合台被迫对大元求和称臣。】


 【随着察合台汗国称臣和窝阔台汗国的灭亡,自大元开国以来一直造成巨大困扰的西北边疆战事,在寿山时期终于告一段落。】


 【在寿山数年的统治和改革下,大元无论是内政还是外战都在不断向好,这个立国五十年的庞大帝国,开始焕发出一股新的生机,逐渐有了中兴的迹象。】


 大明世界。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不由啧了一声。


 “大元的中兴……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