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1章 托孤重臣赵匡胤,弘历巴黎遇刺!(第2页)


 “很快就会有政变发生了。”


 太子刘庄有些惊讶。


 “父皇为何如此肯定?”


 刘秀呵呵一笑,指着金幕中的柴宗训和四名顾命大臣道:


 “庄儿,你难道没发现这个顾命大臣班底和之前刘知远给刘承佑留下的顾命大臣班底很像吗?”


 刘庄闻言先是疑惑。


 四位顾命大臣,哪里不一样?


 但他思考片刻,很快明白过来。


 “刘知远和柴荣,都给继承者留下了文官为主,只有一名武将的顾命大臣班底。”


 “咦,为何会如此呢?”


 刘秀看了一眼丞相宋弘。


 宋弘便开口解释。


 “太子殿下,这显然是因为刘知远、柴荣两人担心五代武人干政夺权,故而大力提拔文官集团来压制武人。”


 邓禹在旁边插了一句。


 “若非五代这个时期必须要可靠的大将来负责对外战争,就连最后一个武将的顾命大臣之位都不会有。”


 耿弇哼了一声,很是不爽地吐槽了一句。


 “这些个皇帝们,打天下的时候希望武将出力,传承皇位时又提防和疯狂打压武将,简直了。”


 换别的皇帝来听到这句话会很尴尬,但刘秀却无所谓。


 刘秀的东汉对世家是相当友好的,无论世家的文官武将都被提拔,都不会被打压。


 即便是这些年东汉进行了两次工业化,世家大族在国内的地位也不低。


 只不过世家也和皇族达成妥协,让出了大量官职、利益给皇族以及通过科举上来的平民官员。


 一方面是有金幕的教训在,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东汉这些年急速扩张,所有人能分享的蛋糕不断做大,压根没必要为了那点利益争个你死我活。


 刘秀笑呵呵地开口道:


 “这也算是人之常情,谁不想让自家孩子顺顺利利的即位呢?”


 “只不过刘知远和柴荣还是有点失算了,他们的儿子年纪实在太小,不应该即位的。”


 太子刘庄想了想,道:


 “刘承佑即位时已经十七岁,倒也说得过去。柴宗训才七岁,实在是太年幼了。”


 刘秀嗯了一声,淡淡地开口道:


 “这种情况下,要么传位给亲兄弟,要么提前收一个忠诚可靠的养子接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