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唐宋日新月异,忽必烈找到一统大蒙古帝国的希望(第3页)

 

 忽必烈不敢定都在哈拉和林,不仅仅是因为哈拉和林距离中原、江南这些元朝的统治核心区太远。
 

 更重要的是,忽必烈用来争夺天下的班底并不是哈拉和林的蒙古人,而是河北、中原为主的蒙、汉、辽后裔。
 

 所以位于漠北的哈拉和林只是大元帝国的“旧都”,地位不但比不上位于河北的大都,也比不上位于漠南的上都。
 

 但哈拉和林的象征意味实在是太重要的,谁占据这个地方就意味着能获得成吉思汗的“正统”。
 

 而且哈拉和林距离窝阔台汗国(已灭亡)、察合台汗国还有金帐汗国的边疆都很接近。
 

 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正好都是敌视大元帝国,支持阿里不哥的,只有位于波斯那边的伊尔汗国才是大元的盟友。
 

 故而,忽必烈不得不在哈拉和林派驻重兵。
 

 于是问题又来了,哈拉和林位于漠北,天高皇帝远,万一这支大元重兵的守将跟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勾结,背叛了大元怎么办?
 

 忽必烈对此的解决方案是,派皇族镇守,主要是自己的弟弟或者儿子。
 

 然而,问题依然还是没有解决。
 

 这些镇守哈拉和林的皇族大将,他们同样也有继承大元帝国皇位,乃至继承蒙古帝国皇位的资格!
 

 而且哈拉和林是蒙古帝国的老巢,守旧的思想极为严重,一直以来都对大元朝廷汉化的方针极为不满。
 

 前不久在得知忽必烈废除了四等人制度,全面推行汉化之后,哈拉和林就爆发了一场以“恢复旧制度,重现成吉思汗荣光”为口号的叛乱。
 

 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也果断参与其中,给叛军不少明里暗里的支援。
 

 好在忽必烈这边的朝廷兵马拥有着强悍的火力,在火枪和火炮的帮助下,用一年多的时间总算是把这一次的叛乱给镇压下去。
 

 只是这一次的叛乱虽然搞定,但问题的核心依旧还在那里,没有被解决。
 

 这就是让忽必烈头疼的地方。
 

 刘秉忠沉吟良久,缓缓开口道:
 

 “陛下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忧,在臣看来,不出二十年,哈拉和林就不会再是大元的的心腹之患了。”
 

 忽必烈怔了一下,惊讶地看着刘秉忠。
 

 “刘卿家,怎么说?”
 

 刘秉忠笑呵呵地指了指金幕。
 

 “陛下难道忘了,您拥有这件华夏历代王朝的神迹吗?”
 

 “火枪火炮,让朝廷这边的军事力量远远胜过漠北和察合台、金帐诸汗国。”
 

 “再加上商业贸易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朝廷汉化之后天下民众的归心。”
 

 “过个二十年时间,大元就是无可争议的华夏王朝,拥有华夏万民的支持和举世无双的强悍国力。”
 

 “到那时,您甚至可以讨平其他三个汗国,重新让大蒙古帝国归于一统。”
 

 “小小哈拉和林,又怎么会在您的话下呢?”
 

 忽必烈愣住了。
 

 消灭其他汗国,重新一统大蒙古帝国?
 

 元朝和四大汗国
 

 这绝对是忽必烈内心之中最渴望的想法。
 

 但一直以来的他都很清楚,他的大元确实没这个实力。
 

 这个念头一直被忽必烈深藏心里,时间多得太久,以至于他都遗忘了。
 

 直到今天,刘秉忠说起此事。
 

 忽必烈突然发现,刘秉忠说得一点都没错。
 

 只要大元继续强盛下去,灭亡其他三大汗国,重建大蒙古帝国不再是梦,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忽必烈身体剧震,这一刻茅塞顿开。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这位大元开国皇帝喃喃自语。
 

 “原来真正能重现大蒙古帝国的,并不是哈拉和林那些守旧派死抱不放的‘弱肉强食’,而是汉化!”
 

 “是让蒙古文化融入到华夏文明之中,相辅相成,让两者都变得更加强悍,才能缔造出一个代表华夏文明的大蒙古帝国!”
 

 “朕悟了,朕终于悟了!”
 

 忽必烈欣喜若狂,忍不住仰天长笑。
 

 刘秉忠带着笑意,对着忽必烈行礼:
 

 “恭喜陛下顿悟,此乃大元之福,所有蒙古子民之福。”
 

 “亦是天下汉民之福,华夏文明之福!”
 

 忽必烈笑完后,双目炯炯地看着刘秉忠。
 

 “刘卿家,你拿一个章程出来。”
 

 “朕要彻底地在所有土地上推行汉唐制度,要用真正的郡县制来取代现在的包税制。”
 

 “朕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大元成为真正的华夏文明帝国!”
 

 刘秉忠表情一肃,沉声开口:
 

 “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忽必烈心情畅快,看着面前的金幕,嘴角带着笑意。
 

 金幕,果然不愧是华夏文明的神器。
 

 遵循金幕的指引,就会让自己的王朝变得越来越强大,也会让华夏文明变得越来越昌盛。
 

 这是双赢!
 

 忽必烈突然笑道:
 

 “说起来,朕还要感谢乾隆和大清皇族呢。“
 

 “若非是他们给朕表演了一个如此好的反面例子,朕还未必能下定这个彻底汉化的决心。”
 

 在场的群臣闻言,齐声道:
 

 “陛下圣明!”
 

 同样是华夏的异族王朝,大清的经验教训对大元来说是无比宝贵的。
 

 看完乾隆篇盘点视频之后,不仅仅是忽必烈,而是所有大元的蒙古大臣、契丹大臣以及色目大臣都被震撼了。
 

 他们很清楚,像大清一样排斥和打压华夏文明是没有前途的,只会让大元衰落,让子孙后代们被欺辱。
 

 只有主动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大元才能持久昌盛,作为大元的臣子们才能世世代代保证荣华富贵。
 

 当然,朝廷中不可避免的也会有一些死硬的守旧派。
 

 但大势滔滔,有了金幕盘点视频中的铁证如山,这些守旧派根本无法掀起什么像样的波涛。
 

 大明世界之中,浑身披挂甲胄的朱棣,大踏步地走入了大殿之中。
 

 人还没到,浑厚的声音就响彻大殿。
 

 “父皇,儿臣胜利归来啦!”
 

 朱元璋原本满脸笑容,但看到朱棣得意洋洋的模样,嘴角不由一抽。
 

 这老四,怎么每次都这么欠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