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苗刘兵变,赵匡胤心态崩了大骂群臣,朱元璋自信满满(第3页)

 朱胜非看着杭州城渐渐消失在夜幕中,整个人终于放松了下来,缓缓地靠在了马车内部的软榻上。

 “傻孩子,你难道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吗?”

 “升米恩,斗米仇!”

 “老夫这一次确实是救了陛下,也确实对陛下有大恩。”

 “但咱们这位陛下啊,老夫是看透他了。”

 “呵呵,他连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儿都能抛弃,你真以为将来他会念老夫的恩德?”

 “老夫对他越是有大恩,那么老夫留下来只会死得越快,而你们也一定会被老夫牵连!”

 “所以啊,老夫只能用最快的速度在陛下面前消失,而且最好是永远不要让陛下想起老夫。”

 “这才是老夫唯一的活命之道,懂吗?”

 朱应许听得呆滞住了。

 过了好一会,朱应许忍不住道:

 “既然如此,父亲您当初为何不干脆和苗刘真正合作算了,何必要再把这位陛下救出来呢?”

 朱应许也算是听出来自家父亲的潜台词了。

 只要赵构还活着一天,朱胜非的所有子孙们都必须要尽可能地低调,绝对绝对不能入朝为官。

 可赵构现在才二十三岁啊!

 朱应许都比赵构大了九岁。

 换言之,除非赵构暴毙,不然朱应许这辈子在官场的前途是没戏了。

 这让朱应许怎么接受?

 朱应许心中不免有些埋怨自家老爹,为何要救出赵构!

 朱胜非摇了摇头,道:

 “苗刘二人若是当真能成事……呵呵,也不对,就算他们能成事,老夫也不会真的帮他们。”

 “为何?”朱应许追问了一句。

 朱胜非叹息一声,看着窗外天空渐渐绽放出光芒的那轮明月,良久之后才轻声作答。

 “大宋养士百年,我等士人,又如何敢不竭诚以报!”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不由感慨。

 秦始皇坐在御驾上,淡淡开口:

 “嗯,大宋这个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终究还是养出一些忠义之士的。”

 扶苏也感慨道:

 “儿臣之前也在想,大宋养士百年,总不可能只有黄潜善和汪伯彦这种废物贪官啊。”

 “李纲、宗泽和朱胜非,倒是让人刮目相看。”

 此刻父子二人正沿着江汉盆地北上,准备回返关中,结束这一次的全国巡游。

 原本的计划中秦始皇应该继续南下岭南,但这位皇帝不知为何放弃了这个想法。

 秦始皇想了想,道:

 “李纲和宗泽,属于忠心有余,才干也足,但为臣之道不够圆滑。”

 “朱胜非足够圆滑,也有才干,但忠心不足,不愿意如李纲、宗泽那般为国舍弃性命。”

 “呵呵,人嘛,总不可能完美无瑕,各有各的缺点。”

 扶苏听着,不由有些疑惑地开口:

 “听父皇的意思,似乎还嫌弃他们不够好?”

 秦始皇嗯了一声,理所当然地开口道:

 “难道你们觉得他们足够好了?”

 扶苏沉默几秒,开口道:

 “可他们仅仅是臣子啊,真正要承担责任的不是赵构这个皇帝吗?”

 任何一个王朝的衰败,都应该是皇帝的锅,怎么能怪大臣们不给力呢?

 秦始皇平静地开口道:

 “朕当然明白赵构才是最大的罪人,但朕也希望你能明白,责怪赵构是救不了大宋的。”

 “你想,大宋百姓能指望赵构这个废物皇帝吗?”

 扶苏连连摇头。

 开玩笑,赵构能指望,怀孕的老母猪都能爬上椰子树了。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然开口:

 “国家的本质,就是皇权和相权。”

 “既然皇权支撑不起来,相权就必须要做更多,才能撑得起整个国家。”

 “不是朕在苛责李纲、宗泽和朱胜非,是那个染血的时代要求他们必须要做得更多。”

 “他们做不到,那大宋就只能受苦受难,甚至灭亡。”

 “这就是事实。”

 扶苏无言以对。

 思考了一下,扶苏发现一个有点灰心的事实。

 就算扶苏本人穿越到大宋,恐怕也很难挽救这种糜烂的局势。

 但很快扶苏又振作起来。

 我可是大秦太子,天下自然有无数能人为我所用。

 我无需一个人支撑大局,只要用好人,大秦一样可以蒸蒸日上。

 扶苏最后问了一个问题。

 “父皇,您觉得谁能挽救大宋这样的局面呢?”

 无独有偶,在大宋世界之中,赵德芳也对着赵匡胤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赵匡胤哼了一声,道:

 “那可就太多了。别的不说,李纲不是还活着吗?只要赵构愿意毫无保留地支持李纲,不说能收复河北,保住黄河以南的所有大宋土地是绝对没问题的。”

 赵匡胤的话立刻就得到了赵普为首的士大夫们赞同。

 “陛下所言极是。”

 “李纲乃是真正的忠臣、能臣,而且也才四五十岁,足以支撑至少十年,让大宋恢复元气,甚至进行反攻。”

 “这位赵构陛下,真真是不会用人啊。”

 这些话听起来都是很正常的讨论,但赵匡胤或许是因为看这部盘点视频的耻辱场面太多,心里已经有点破防了。

 故而,他觉得这些话异常的刺耳,让他内心之中的火苗不断蹿升。

 砰一声,赵匡胤直接拍了桌子。

 “大宋也不全都是忠臣能臣,还有汪伯彦和黄潜善这样的佞臣,更有秦桧这种甘愿当金国奴才的狗贼!”

 “哼,从朕看视频的感受而言,恐怕士大夫之中的废物才是大多数啊。”

 赵匡胤还真不是随便乱喷。

 视频看到现在,真正能让人觉得爱国又有能力的,也就李纲和宗泽两个。

 朱胜非虽然也在苗刘之变中展现出一定能力,但他为了保全自己而辞职,撑死了算半个。

 整个靖康的士大夫阶层,何止万人?

 竟然只能找到两个半能用的大臣?

 剩下的,要么就是主和派,要么就是庸碌的废物。

 这让赵匡胤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

 大宋皇帝选择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你们这些士大夫就这?

 最起码也得出十个八个人才吧。

 而且对李纲和宗泽,赵匡胤也不满意。

 这两人,太刚直了!

 刚直是好事,能直言进谏,能宁死不屈。

 可问题是,刚直肯定是不讨皇帝喜欢的。

 人家赵构不就是想要睡女人,贪图享受吗?

 你们就让赵构天天睡女人,天天沉迷享乐又怎么样?

 你李纲宗泽非要上那个破奏章去劝谏赵构,去触怒赵构,让赵构记恨你们,罢免你们的官职,是不是有病?

 你就让赵构天天在宫里玩啊,趁机把朝政大权抓手里不好吗?

 但凡李纲和宗泽圆滑一点,哄着赵构把黄潜善和汪伯彦给干掉,让朝堂上主战派彻底成势。

 到时候朝堂上下一心,还怕赵构能搞出什么事来?

 只要抓住机会打几个大胜仗,把金人赶跑,收复失地。

 赵构难道还会拒绝“中兴之君”这种称号?

 又不是说当了中兴之君就不能享乐了。

 归根结底,赵匡胤就是对李纲、宗泽不满意,觉得他们能力不够。

 搞政治斗争的能力不行,打仗的能力也不行!

 但凡这两项有任何一项能行,金幕之中的大宋也不会烂成这种样子。

 赵匡胤很生气,干脆破口大骂,把在场的所有大宋臣子骂得唯唯诺诺,抬不起头来。

 随后,他表情阴冷地拿起了一份奏章。

 “这,是杨业联合各部、三法司,对宰相们之前那些弹劾奏章的调查结果!”

 众人闻言,心中都是一紧。

 大的,真的要来了?

 大明世界。

 朱棣连连摇头,一脸的鄙夷。

 “这个赵构,真是一个纯纯的废物啊。”

 “竟然连身边的宿卫军队都兵变了!”

 对朱棣这种打了半辈子仗的人来说,他觉得掌控麾下军队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作为皇帝,收买军心哪里需要什么多精妙的手段?

 偶尔去军营里和颜悦色地和将士们说几句话,平日里多给点赏赐,军饷物资足额供应,不就完事了?

 只要能做到这些,将士们还怕不给皇帝效死?

 赵构竟然能搞到整个城里所有的宿卫军都来闹兵变,只能说真的是废物到一定境界了。

 朱元璋也是大摇其头,呵呵冷笑:

 “《宋史》之中,其实有不少地方都在帮赵构文过饰非。”

 “朕以前看宋史就觉得里面很多描写都是自我矛盾的,现在看了金幕视频,的确如此。”

 《宋史》其实并不是宋人修撰的,而是在元朝时由宰相脱脱主持修撰。

 元朝同样自认为中原正朔,故而也按照华夏修史的规矩来编撰这部历史书。

 很多写出来会让皇帝们非常丢脸的事情,编撰历史的官员学者们都不会明说,只会用春秋笔法在某些文字细节上做出暗示。

 这就是“为尊者讳”。

 朱高炽有些好奇地开口:

 “皇祖您说,咱们大明如果面临这种局面,能有办法自救吗?”

 朱元璋闻言不由失笑道:

 “那可太简单了,嗯,比这个大宋要简单太多了。”

 朱元璋说话的时候,很自信。

 大明的皇帝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和大宋是完全不同的。

 就单单说大明现在已经被盘点的三个败家子,朱允炆、朱祁镇、朱翊钧,哪个是怂的?

 排除掉内战被搞掉的朱允炆,单说外敌。

 瓦剌也先来袭,朱祁镇直接御驾亲征,就是当面干。

 当然后面朱祁镇没本事,混了个瓦剌留学生的身份也是事实,但朱祁镇不怂也是事实。

 朱翊钧也不用说,万历三大征,朝鲜抗倭战争硬生生和倭国干了差不多十年。

 把国库弄穷了,横征暴敛埋下大明灭亡祸根不假,可朱翊钧也是真的不怂。

 让任何一个大明皇帝穿越到赵构身上,那肯定就是全面启用主战派,就是和金人干!

 只要皇帝不怂,金人又如何?

 五次南下才能夺取一座汴京城,还是大宋主动放弃的。

 就这?

 朱元璋笑道:

 “不是朕吹牛,随随便便派任何一个大明皇帝取代赵构,金国别说能这么猖狂了,说不定几年时间就被大宋给反杀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