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吴玠再胜兀术,岳飞北伐,朱棣不愿意出征了(第3页)

 

 华夏人最重的是什么?
 

 乡土情结!
 

 还有一点是什么?
 

 祖先崇拜!
 

 老家被占领,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乡土,回不去了。
 

 各种节日,没办法拜祭先祖。
 

 对很多官员来说,这是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
 

 文人的确是软弱的,之前金国占据上风的时候,这些大宋官员们许多也不敢提北伐的事情。
 

 对那个时候的他们来说,别说什么回归乡土了,能保住性命就行。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啊。
 

 黄天荡之战,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宋三度在大战中击败金军。
 

 一次两次能说是侥幸,这都打赢三次了,再迟钝的人也能感觉到战局的确是发生变化了。
 

 原本在众人心目中大魔王一样的金军,再也不是那种无法击败的样子了!
 

 大宋,是真有希望收复领土了!
 

 即便是主和派的官员,他也希望能回到家乡,也希望能四季祭祀祖先啊。
 

 所以,整个朝堂上的北伐浪潮已经无比汹涌,彻底成为了大势!
 

 赵构看着这一幕,也傻眼了。
 

 别看赵构是皇帝,可如果没有这些官员的支持,他啥也不是。
 

 他毕竟不是名正言顺,从上一任皇帝手中继承大统的那种皇帝。
 

 更何况,大宋本来就是一个文官士大夫阶层极为强势的朝代。
 

 如此种种因素之下,赵构默然片刻,缓缓点头。
 

 “好,那就北伐吧。”
 

 【在大势的压迫下,赵构最终无可奈何地答应了北伐。】
 

 【但赵构仅仅是屈服于大势,并不代表他心中对北伐就是全力支持了。】
 

 很快,一份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名义发出的密令,抵达岳飞面前。
 

 上面清楚说明:
 

 “今来出兵,只为自通使议和后来,朝廷约束各路不得出兵,只你部可借机行事……”
 

 “……伪齐贼寇若逃遁出界,不得远追!”
 

 “……不得张皇声势……不得言收复汴京之类!”
 

 岳飞听着这份圣旨,不由默然。
 

 然而来的不仅仅是这一份圣旨,还有一封赵构亲笔手谕。
 

 “……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
 

 “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务在遵禀号令而已。”
 

 【赵构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只能收复襄汉六郡。】
 

 【除此之外,哪怕岳飞北上越界一步,也被视为犯下大错,会被重罚!】
 

 岳飞吐出一口气,表情不由有些茫然。
 

 “陛下为什么会下这种命令呢……”
 

 但很快,岳飞就振作起来。
 

 “不管怎么样,先打了再说!”
 

 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咦了一声。
 

 “这个三弓床弩还真不错啊,大汉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出这样的办法?”
 

 卫青欠了欠身,开口道:
 

 “陛下,咱们和匈奴之战的战争都是以骑兵为主,三弓床弩的发挥战场主要还是城池战斗。”
 

 汉武帝一想,也对。
 

 这三弓床弩的体型,注定了属于那种需要缓慢运输,大量工匠的城池作战。
 

 和大汉面临的战场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大汉就算有这样的床弩,其实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霍去病笑道:
 

 “咱们现在有火炮了,比床弩好用多了。”
 

 大汉现在的火炮也是不断进化,已经从实心弹进化到了开花弹,也就是现代战争那种轰隆一下爆炸出众多铁片碎屑,能大量杀伤附近敌人的类型。
 

 这威力比床弩可大多了。
 

 汉武帝哈哈笑道:
 

 “大汉现在的兵器的确是先进了,但将来呢?”
 

 “科技这种东西,迟早都是要慢慢泄露出去的。”
 

 “所以咱们也不能固步自封,一方面要不断进步,一方面也要思考一下,结合战争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同武器之间的配合作战。”
 

 汉武帝这番话说出来,霍去病和卫青两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凝重的表情。
 

 霍去病吃惊地开口道:
 

 “没想到陛下还是兵法大家呢。”
 

 如果是别人来说这句话,汉武帝说不定会觉得是一句嘲讽。
 

 但一直以来心直口快的霍去病说这句话,汉武帝显然只会理解为真诚的赞美。
 

 汉武帝哈哈大笑,摸着白须悠然道:
 

 “那可不?朕也就是皇帝的原因,不然若是让朕上了 战场,怎么也得是一位最出色的绝世名将呢!”
 

 对于这句话,卫青和霍去病都选择一笑置之。
 

 贞观世界。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道:
 

 “赵构啊,怎么就这么能错过机会呢?”
 

 李靖点了点头,道:
 

 “本来是一个绝佳的北伐机会,竟然就这么错过了。”
 

 “一年过去,好不容易吴玠又创造出了一个好机会,居然还因为害怕局限于什么六郡之地,简直让人服气了,他娘的。”
 

 作为出身门阀世家的翩翩贵公子,李靖也是非常少有的失态,骂了一句脏话。
 

 李世民和李靖,大唐两个最为顶级的战略家。
 

 当他们看到赵构这家伙一次又一次地错过战略上的绝佳良机,就相当于两个满分学霸看着一个学渣连1+1=2这种题目都能做错。
 

 这种感受,只能说是不骂句脏话都过不去了。
 

 程咬金看了李靖一眼,哈哈笑道:
 

 “老药师,你还天天嫌弃我们粗鲁呢,你看看你,当着陛下的面骂人。”
 

 李靖无奈地翻了一个白眼。
 

 “老程,你还是赶紧出征吧,天天在这大殿里听你聒噪也怪烦的。”
 

 程咬金越发大笑不止。
 

 李治也不去管这些老将之间的调侃,自顾自地对着李世民提问:
 

 “父皇,您觉得岳飞这一次北伐能成功吗?”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
 

 “至少有九成的可能性获胜吧,如果是朕或者李靖来负责指挥,那就是十成。”
 

 说话时,贞观大帝的霸气不经意间还是透露了出来。
 

 李治又继续开口问道:
 

 “若是父皇您来指挥,最远能打到哪里呢?”
 

 李世民想了想,道:
 

 “一年收复汴京、关中、山东。”
 

 “一年收复河北、山西、燕云十六州。”
 

 “最后一年杀进东北,灭掉所有女真人。”
 

 “三年足矣。”
 

 “三年?”李治震惊了。
 

 这么强大的金国,在父皇眼里竟然只需要区区三年就能灭亡吗?
 

 李靖突然开口笑道:
 

 “陛下还是过于谦虚了。”
 

 “若是老臣出兵,确实是需要三年时间。”
 

 “陛下出兵,一年半足矣!”
 

 李治:“……”
 

 好家伙,本来觉得李世民说的三年都已经足够夸张了。
 

 李靖倒好,直接说李世民只需要一年半?
 

 纵然李治在心中一直将自家父皇无比崇拜,也坚定相信父皇就算穿越大宋也一定能力挽狂澜。
 

 但是……
 

 李治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父皇,您若是去了大宋,指挥的可不就是大唐的精锐府兵了啊。”
 

 若是大唐的关中府兵,一年横扫金国的确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但大宋这些弱鸡兵,一年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李世民哈哈大笑了起来。
 

 “为善啊,你这就是搞错了顺序。”
 

 “你以为是有了强悍的大唐府兵,才有了朕和李靖,还有在场诸位卿家的名将称号吗?”
 

 “不是的。”
 

 “是因为有了朕,李靖这些卿家们,才能训练出横扫天下的大唐府兵!”
 

 李靖非常赞同地补充道:
 

 “大唐府兵如果去了宋朝,在赵构、杜充这些废物手下也只不过是一支庸庸碌碌的军队罢了。”
 

 “但不管什么样的废物军队,只要被陛下指挥整训一番,马上就会成为天底下最强悍的军队。”
 

 “这就是为何人们总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李治身体一震,如梦初醒。
 

 原来如此。
 

 原来强悍的不是大唐府兵,而是李世民、李靖这些绝世名将!
 

 大明世界。
 

 朱元璋斜了一眼朱棣。
 

 “你小子可以考虑出征的事情了。”
 

 之前朱元璋就答应过朱棣出征,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大明的军队和物资都差不多准备好了。
 

 朱棣忙道:
 

 “再等一会父皇,这马上就要到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朱元璋怒道:
 

 “怎么,你也要学习赵构,明明是最合适的时机却不愿意发兵?”
 

 “那要不你就别走了,留在这里一直看着,等过几年登基再一辈子守着京师吧。”
 

 朱棣干笑一声,有些无奈地开口道:
 

 “父皇,这一部视频里全部最憋屈的时间段都被儿臣看完了,好不容易才看到扬眉吐气的时候。”
 

 “这时候您让儿臣走,儿臣这心里是真的好像有蚂蚁在爬啊。”
 

 在这个时代,看金幕就相当于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夏人看电视一样,那都是非常奢侈的享受啊。
 

 在那个时代,有很多人看电视上瘾,连日连夜的看。
 

 到了后来,又有人玩电脑上瘾,看手机上瘾……
 

 大明现在还没有发明电视机,这也就意味着只有金幕这一台电视!
 

 朱棣又怎么可能不上瘾呢?
 

 上瘾就算了,眼下马上就是关键时刻——岳飞北伐了。
 

 这时候让朱棣走,岂不是相当于看一部小说主角忍辱负重马上就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一波装逼打脸大翻身时,发现后面的章节没了!
 

 这谁能忍得住啊。
 

 朱元璋没好气地白了朱棣一眼。
 

 “行,等看完这些北伐的,你该干啥干啥去,反正后面的片段你肯定也不爱看了。”
 

 朱棣嘿嘿一笑,聚精会神地看着金幕。
 

 今后的事情,今后再说。
 

 现在嘛,爽看一波金幕视频就完事。
 

 朱高炽看着朱棣的表现,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自家这位父亲,虽然从金幕盘点视频来看是一位明君。
 

 但很多时候,朱棣的性子还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