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南宋临阵换将频繁,岳飞旧部让朱棣大感疑惑(第3页)

 

 “大帅,我回来了!”
 

 原来是李宝之前派往山东去侦查情报的部将边士宁正好返航,碰上了李宝的舰队。
 

 李宝看到只有边士宁回来,心中也是一紧,道:
 

 “公佐呢?”
 

 别是还没开战,就先死个儿子在金人手里了吧?
 

 边士宁忙道:
 

 “公佐少将军正在海州,协助当地义军首领魏胜抵挡金军的进攻!”
 

 “少将军请大帅您立刻发兵北上前往海州,赶紧支援!”
 

 李宝这才松了一口气,露出笑容。
 

 “他娘的这狗台风,浪费了老子太多时间!”
 

 “快打旗语,全军满帆北上!”
 

 李宝一路沿海岸朝着北方疾进,穿越大风大浪,终于在几天之后抵达了海州城外。
 

 此时的海州城内,战况已经是非常艰难。
 

 起义军首领魏胜浑身是伤,走回了帅帐中。
 

 在这里躺着一个人,正是李宝的儿子李公佐。
 

 李公佐在之前的守城战中腹部受伤,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
 

 魏胜坐在李公佐面前,忧心忡忡地开口道:
 

 “少将军,令尊若是再不来,恐怕最多三五天时间,海州就要陷落了。”
 

 李公佐闻言,心中也是焦急,颇为疑惑地开口道:
 

 “算算时间,我父亲早就应该到了,难道是路上出了意外,碰到了金军水师主力?”
 

 魏胜想了想,道:
 

 “应该不是,金军水师若是南下一定会经过海州,再怎么样也会顺便派点兵马上岸来围攻我们的。”
 

 “呃,等等,半个月前南边有一股台风过来,该不会是令尊……碰上了台风吧?”
 

 两人大眼瞪小眼,都说不出话了。
 

 台风,这可是天灾啊!
 

 在海上碰到了台风,就现在南宋的造船技术……
 

 但李公佐越想,越觉得自己老爹怕是真碰上台风了。
 

 完了,这下全完了。
 

 就在李公佐心中已经开始绝望的时候,一名起义军军官猛然冲了进来。
 

 “将军,城外来了一支大宋官军,正在偷袭金军营寨!”
 

 “什么?”魏胜猛然站了起来,“难道是李宝将军来了?”
 

 “快,立刻集合城中兵马,随我出城支援李宝将军!”
 

 很快,海州城的城门打开,魏胜带着城中剩余的起义军冲了出来。
 

 此刻的金军大营之中已经是一片混乱。
 

 李宝从海州南边的海滩上悄悄登陆,趁着一天战斗完毕,金军刚刚撤兵回营这个战斗力最低下的时机发动了突袭。
 

 苦战攻城整整一天时间的金军哪里会想到,在这距离宋金边境近千里的海州城外,竟然会有一支宋军神兵天降,从后面杀过来?
 

 猝不及防之下,金军被李宝这支宋军杀得鸡飞狗跳,一时间根本无法组织像样的阵型。
 

 等到魏胜也领兵冲出,两面夹击之下,城外的上万金军彻底失去胜利希望,被宋军和起义军前后夹攻大杀一通,四处溃散逃命去了。
 

 宋军和海州起义军,在金军大营中胜利会师!
 

 魏胜喜不自胜,拉住李宝的手。
 

 “将军,我还以为你碰上了台风呢!”
 

 “还好还好,终究还是天佑大宋。”
 

 李宝闻言,表情不由颇为微妙。
 

 这狗娘养的台风……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没有误事!
 

 李宝也露出了笑容,随后非常严肃地开口道:
 

 “魏……呃,魏将军,金国水师随时都可能南下,我部下人手不足,情报不明,需要你赶紧联系各路起义军,助我取胜!”
 

 魏胜呵呵一笑,拍着胸脯。
 

 “李将军放心吧,都是老乡,咱们这回并肩作战,绝对让那些狗娘养的金人吃不了兜着走!”
 

 作为一个山东人,同时还代表着南宋朝廷,李宝的号召力在山东各路义军之中出乎意料的强。
 

 只不过短短几天,各路义军纷纷前来投奔,李宝麾下的兵力也增加到了六千多人,还有两百多艘战船。
 

 但这相较于上千艘大小战船,七万多将士的金国水师来说,依旧还是非常不够看的。
 

 事实上,李宝的不少部下对于这个主动寻求决战的计策,同样也有着担心。
 

 这个时候,李宝作为一个名将的威望就展现出来了。
 

 他成功地说服了众人,团结一心,准备和金军决战。
 

 原本李宝的战略是直接去突袭位于直沽寨的金军水师大营,但由于台风耽搁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等他在海州这边做好准备时,金军水师早就已经在三天前从直沽寨绕过胶东半岛,沿着海岸南下了。
 

 得知情报的李宝果断改变了策略,打算在半路对金军水师进行埋伏。
 

 为此,他派出了大量探子伪装成渔民,在海州一带的海域等待着金军水师主力的到来。
 

 看到这里,大元世界皇宫中,忽必烈似乎想到了什么,看向了一旁的宰相刘秉忠。
 

 “莫非,这就是那一次海战?”
 

 刘秉忠显然明白忽必烈所指,笑呵呵地开口道:
 

 “是的陛下,这就是那场胶西海战。”
 

 忽必烈呼出一口气,笑道:
 

 “朕就说,朕怎么好像对李宝这个名字有点印象,原来就是他指挥的这场海战,这就不奇怪了。”
 

 “呵呵,金幕之中,果然有镜头的都不是无名之辈啊。”
 

 刘秉忠想了想,笑道:
 

 “其实在南宋本身的官方记载中,李宝作为岳飞的部下,他的功绩也是刻意被打压的。”
 

 忽必烈不以为然,开口道:
 

 “南宋的史料有什么可靠性?你就是负责编撰南宋史的,这件事情你肯定比朕清楚。”
 

 刘秉忠闻言,也是不由感慨。
 

 “臣编撰南宋史时,的确是深刻地感受到了南宋这些昏君,尤其是赵构和秦桧的丧心病狂之处。”
 

 “若是没有那些民间的学者们冒死保留一些记载,又和金国方面的记载相互印证上了,那历史还真就要被他们篡改了。”
 

 就单说岳飞,金国和南宋的记载就完全不同。
 

 金国方面记载的岳飞,军纪严明,战力强悍,所向无敌。
 

 南宋方面,民间记载的岳飞不但具备金国方面的所有特点,还有爱民如子,忠义孝顺等更多的优点。
 

 反而是南宋官方记载的岳飞,野心勃勃,不遵号令,喜欢抢功。
 

 这里面一部分是秦桧秦熺父子掌控话语权的原因,但更大一部分还是为尊者讳。
 

 赵构是皇帝,赵构自然不可能蠢,那蠢的只能是岳飞!
 

 所以刘秉忠对那个时代的南宋史官们是非常鄙夷的。
 

 史官就该直笔落墨,连把真实历史发生的事情都写不下来,当这史官有什么鸟用?
 

 忽必烈笑呵呵地开口道:
 

 “朕若是有李宝这样的将军,又怎么可能会有对马岛之败呢?”
 

 刘秉忠闻言,表情不由微妙,道:
 

 “陛下,李宝也碰上了台风。”
 

 忽必烈其实也和台风挺有缘的。
 

 两次征讨倭国,都碰上了台风!
 

 倭国那个地理位置,一般每年也就一到两次台风经过,有些年份甚至全年没有台风。
 

 忽必烈的蒙元军队却偏偏每次都能赶上台风……
 

 只能说,相当尴尬。
 

 忽必烈感慨道:
 

 “若是没有金幕,还不知道那些倭人的史书之中如何自夸自赞呢,呵呵。”
 

 “好在,朕无此忧矣!”
 

 如今大元早已经灭亡倭国,就连倭国的所有书籍都全部焚毁,事实上灭掉了倭人的所有历史。
 

 妥妥的,没毛病!
 

 一想到这里,忽必烈不由神清气爽。
 

 还是金幕好啊。
 

 大明世界。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棣,道:
 

 “你看看人家李宝,再看看你。”
 

 “啊?”朱棣一脸莫名其妙。
 

 “父皇,李宝怎么了?”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朱棣一眼。
 

 “让你好好读史书你不读,等会自己仔细看着!”
 

 朱棣闻言自是唯唯诺诺,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李宝也就百来艘船,三千将士,即便能赢,又能咋了?
 

 南宋史本来就没有看的价值嘛。
 

 朱高炽在一旁看到朱棣的表情,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爹,这个李宝真的有点本事,您等会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朱棣咦了一声,心中疑惑。
 

 “难道岳武穆附体李宝了?”
 

 一想到这里,朱棣不由认真起来,注视着金幕。
 

 金幕中,上千艘大大小小的金军战船展开船帆,遮天蔽日,在海上航行,极为壮观。
 

 金国工部尚书兼浙东道水军都统制苏保衡站在旗舰上,环顾左右,不由志得意满。
 

 “哼哼,这一次南下直扑江南,我们水师反而是距离更近的一支。”
 

 “说不定陛下都还没渡过大江,我们就已经能从钱塘江口逆流而上,攻克临安了!”
 

 一旁的金国水军副都统制完颜郑家闻言也是笑道:
 

 “若如此,我等也算是完成兀术大人当年未竟之业,足以告慰兀术大人在天之灵!”
 

 苏保衡哈哈笑道:
 

 “谁说不是呢?自古以来,南北朝并立从来都是北朝一统天下,今次自然也不例外!”
 

 说话间,天色已晚。
 

 苏保衡便下令道:
 

 “按照计划,前往陈家岛扎营停泊!”
 

 夕阳照耀下,金军的船只一艘艘驶入陈家岛的海滩附近,开始下锚停泊。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
 

 于此同时,距离陈家岛不过只有三十多里之外的石白岛上,李宝也得到了金军停泊的详细情报。
 

 他立刻召集了所有将领。
 

 “各位,成败在此一举。”
 

 “今晚都好好休息,三更做饭,五更进军!”
 

 “若此战得胜,大宋海疆不复有金人之患了!”
 

 众将轰然应是。
 

 另外一边,刚刚下锚的苏保衡也得到了一个消息。
 

 “海州附近有宋军船队出没?”
 

 苏保衡拿来地图,仔细观看了一下,随后脸色放松下来。
 

 “从海州到这里,至少也得一天半的航程。”
 

 “无妨,明后两天稍作警戒就是了。”
 

 苏保衡其实并没有太把对面的宋军水师放在心上。
 

 一支只有一百出头战船的水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大金舰队若是和宋军水师见面,甚至都不需要做什么,直接开船撞过去,闭着眼睛都能赢!
 

 在乐观的情绪中,苏保衡吹熄了舱房中的蜡烛和油灯,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