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金国兵变完颜亮被杀,赵匡胤盼着赵构早点死!(第2页)

 这一天清晨,刚刚起床的赵构先是接到了昨晚上到的金军北撤消息,紧接着又马上接到了杨沂中关于完颜亮死在兵变之中的最新情报。</p>

 “完颜亮死了,金军北撤了?”</p>

 赵构闻言,简直喜出望外。</p>

 这可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大好事啊!</p>

 一旁的陈康伯等文武百官闻言,一个个也是心花怒放,喜笑颜开。</p>

 建王赵伯琮赶忙连拍马屁。</p>

 “父皇英明神武,御驾亲征,弹指间灭完颜亮小儿,实乃大宋中兴之主也!”</p>

 自从上一次乱说话差点被废之后,赵伯琮明显吸取了教训,拍起马屁来那是一套一套的。</p>

 在众人犹如潮水一般的奉承中,赵构放声大笑,志得意满。</p>

 他干脆拿出了一张之前放在宫中用来供奉的完颜亮画像,直接在上面题词:</p>

 “金虏曰亮,独夫自大。弑君杀母,叛盟犯塞。残虐两国,屡迁必败。皇天降罚,为戎狄戒!”</p>

 众人赶忙围拢上来,连声赞叹。</p>

 “陛下好书法!”</p>

 “好字,真是绝世好字!”</p>

 不过这一次,众人所言倒是发自内心。</p>

 赵构这个皇帝当的是不咋地,但他的书法,确实一绝。</p>

 也就比他那死鬼老爹宋徽宗略逊一筹而已。</p>

 宋徽宗的书法,那可是能在华夏排到最顶级的存在。</p>

 这对父子治国的本事若是能有他们书法上的造诣那么高,金国不被灭掉十次也得被灭掉八次了。</p>

 【这一场完颜亮准备多年,倾国之力发动的南征之战,就在接连出乎意料的战争结果中,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p>

 【完颜元宜领兵北撤之后,唯恐宋军趁势追击,便以“征淮南都督府”的名义,派人向赵构送来了求和文书。】</p>

 围绕着这份求和文书,南宋朝廷内部爆发了激烈的争执。</p>

 赵构在看到这份求和文书之后自然是喜出望外,当场就给了批示并传阅前方诸将:</p>

 “大酋既已陨毙,余皆南北之民,驱迫而来,彼复何罪?”</p>

 “诸将缓缓进兵,会京畿,收复故疆,抚定吾人,足矣。”</p>

 建康府中,依旧没有率领主力北上的杨沂中第一个接到了这份批示,随后便吩咐诸将。</p>

 “再加三千人,共五千兵马尾随金军北上,沿路收复淮南诸郡县,至战前疆土便可止步。”</p>

 对此,自然引来了一些将军的不满。</p>

 “大帅,为何不直接领兵北上,会同李显忠大帅一起全歼金人?”</p>

 “大帅,此乃天赐良机,切不可错过啊!”</p>

 杨沂中毕竟是年纪老了,再加上刚刚立下了大功,脾气自然好了不少。</p>

 他笑呵呵地环视一圈众人,就问了一句话。</p>

 “尔等是想要让本帅步岳飞后尘?”</p>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p>

 杨沂中又说了第二句话:</p>

 “还是说,尔等谁想当第二个岳飞?”</p>

 于是,再无任何人提起出兵追击,全歼金军的事情了。</p>

 另外一边的李显忠,显然也是和杨沂中一般想法。</p>

 故而,明明金军仓皇败退而去,建康府和镇江府的两支宋军却按兵不动,坐视金军远去。</p>

 对此,刚刚回到行在面见赵构的虞允文极为不满,便力陈赵构。</p>

 “陛下,如今是天赐良机啊!”</p>

 “金军主力已然丧胆,只需大军齐至,金人必然溃散。”</p>

 “若能将金军主力歼于淮南,则中原、山东、河北、关中、山西诸地,自然回归大宋!”</p>

 听完虞允文的话,赵构也心动了。</p>

 还能有这种好事?</p>

 于是赵构赶忙又发出了第二道诏令。</p>

 “诸军但收纳降款,若只是通好文字,不得接收。”</p>

 “杨、李两部,可择机围金虏于淮南,或可歼之。”</p>

 杨沂中收到这第二份诏书之后,干脆连众将都懒得召集了。</p>

 有心腹疑惑,便问道:</p>

 “大帅,陛下有令,为何不追击?”</p>

 杨沂中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道:</p>

 “陛下的这种命令,二十年前老夫见多了。”</p>

 “只要再等两天,金人全部撤出淮南,陛下自然就会忘记此事,专心和谈了。”</p>

 事实证明,保护了赵构几十年的杨沂中,对赵构的秉性确实了解的一清二楚。</p>

 几天后,还没抵挡建康府不久的赵构就颁布旨意。</p>

 “比者视师江上,虏骑遁去,两淮无警。”</p>

 “朕当暂还临安,委重臣统护诸将,一面经画进讨,光复中原。”</p>

 话是这么说,但这一次别说是杨沂中了,就连普通的南宋大臣们也都完全明白了赵构的意思。</p>

 既然已经太平无事,这位皇帝陛下自然就要回临安去当他的太平天子了。</p>

 北伐?</p>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p>

 有了岳飞这个例子在前,再加上过去那么多年赵构、秦桧对众人的调教,无论是大将还是群臣们,都相当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决定。</p>

 虽然也还有少部分忠烈之士毅然进谏,但全部都被赵构无视。</p>

 事实上,南宋此刻又一次迎来了光复中原的绝佳良机。</p>

 在完颜亮死后,完颜元宜飞马通报在辽阳起兵造反的完颜雍,邀请完颜雍继位为金国新皇。</p>

 完颜雍闻讯大喜,立刻率领所有精锐离开辽阳,前往金国中都继位。</p>

 由于担心完颜元宜等人手中的大军,完颜雍又下令完颜元宜等人将刚刚从两淮撤退的金国主力全部遣散,只保留部分精锐前往中都接受完颜雍的整编。</p>

 在这一连串的变故之下,金国在河北以南的整个中原地区布防已经空虚到了极点。</p>

 山东地区更有多支汉人首领所领导的起义军,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南宋兵马北上。</p>

 此时赵构若是能发动全面北伐,河南、山东、关中三地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到手。</p>

 不仅如此,在完颜亮身亡,完颜雍领兵离开辽阳之后,漠南、辽东的契丹人起义声势越发浩大,接连席卷了金国北方多座城池。</p>

 南宋军队若是进展足够神速,甚至有很大希望和契丹起义军南北夹击,一举灭亡金国!</p>

 事实上,就连刚刚接手金国皇位的完颜雍对此也是心知肚明。</p>

 以至于完颜雍在和心腹大臣们商议时都说过一句话:</p>

 “若宋军当真来了,朕便与其议和,以白沟河为界便是了。”</p>

 白沟河是什么地方?</p>

 是当年北宋和辽国的边界!</p>

 换言之,完颜雍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将全部北宋疆域通过和谈方式归还给南宋的心理准备。</p>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南宋大举北伐,金国无法承受南宋和契丹起义军的南北夹击之下,才会发生的。</p>

 但这一切在赵构的统治下,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p>

 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赵构心满意足地在临安府中享受着战后的和平,对所有力主北伐的奏章置之不理。</p>

 等到冬天过去之后,初步镇压了契丹、山东起义军的完颜雍,终于得到了喘息之机。</p>

 但完颜亮毕竟已经在位十几年,金国各地中依旧还有许多忠于完颜亮的官员和将领,需要完颜雍逐步去解决。</p>

 于是完颜雍就任命自己的心腹,刚刚被任命为金国元帅左监军的高忠建出使南宋。</p>

 镜头中,准备出发的高忠建,询问完颜雍关于此次和谈的底线。</p>

 完颜雍沉吟片刻,道:</p>

 “若是南宋仅打算少量出兵北伐,可以将绍兴和议之中获得的所有领土归还。”</p>

 “若南宋已经准备大举北伐,那便将黄河故道以南的所有领土归还于宋,大金只保留河北、山西两地便是。”</p>

 至于岁币、送礼的问题,君臣两人都没有开口。</p>

 连领土都归还了,南宋怎么可能还会给岁币,还会继续送礼?</p>

 顿了顿,完颜雍又道:</p>

 “实在不行,朕就认赵构为皇兄,朕当皇弟,大金奉宋为兄长之国。”</p>

 “嗯,以赵构之性格,如此应该足够满意了。”</p>

 其实在完颜雍的心中,还有一句话没说。</p>

 如果南宋当真大举北伐,完颜雍甚至可以认赵构当父皇,金国这边当子皇帝!</p>

 毕竟在完颜亮南征这件事情上,金国的国力损耗实在是过于严重了。</p>

 毫不夸张地说,完颜亮南征对金国造成的损失,足以和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对隋朝造成的损失相提并论。</p>

 金国毕竟不是当时刚刚经历开皇盛世的大隋,就完颜亮这么折腾一次,已经让金国风雨飘摇了。</p>

 在得到了完颜雍的这番话之后,高忠建心情非常沉重地南下了。</p>

 在高忠建想来,他应该是历史上最为屈辱,甚至可能不得不对着赵构下跪,承认大金是个臭弟弟的金国使臣了!</p>

 很快,高忠建南下议和的消息就传到了临安府南宋皇宫之中。</p>

 “嗯,金国要和谈?”</p>

 “很好,很好啊!”</p>

 赵构一听,顿时就高兴了起来。</p>

 过去这个冬天,赵构虽然很高兴,但其实也没有那么高兴。</p>

 究其原因嘛,自然是因为和金国的和谈还没达成。</p>

 一天不达成这个和谈,就一天睡不着觉啊!</p>

 于是赵构赶忙召集几名宰相商议。</p>

 左相陈康伯作为主战派,自然是坚决拒绝的。</p>

 “陛下,如今金国内部动荡不安,正是大宋挥师北伐的绝佳良机啊!”</p>

 “何必与其和谈,直接将这高忠建赶走,趁着如今刚刚开春,命大将领兵北上,中原便可光复!”</p>

 赵构闻言,立刻皱起眉头。</p>

 来了,又来了。</p>

 这些该死的主战派大臣,心里除了北伐就是北伐。</p>

 天天打打杀杀,有意思吗!</p>

 赵构语气顿时显得颇为不高兴:</p>

 “大金和大宋,都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友好了,老是说什么开战开战的,实在是有碍两国交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