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472章 游说张济(第2页)

武关之险,不在函谷关之下,甚至犹有胜之。

因为函谷关旁边是黄河,而武关旁边的却仅仅只是丹水。

打通了函谷关,就能直入关中,一片通途,再无阻碍。而且还能有黄河为后勤运输补给线,可谓是事半功倍。

可打通了武关,你会发现后面还有长长的丹水谷地,上面坐落着商城、上雒、蓝田等关垒要城,一个个都是处在狭窄的丹水通道之中,各个易守难攻。攻击一方还没法绕过去,就算不考虑后勤的问题,都没地方给你大军迂回。

这正是应了善战者无赫赫之名,武关通道正因其雄险还在函谷之上,收益又远不如攻破函谷之后的效果,故此中原征战数千年,绝大部分的战役都集中在了函谷关,而忽视了武关。

如今,张济所在的商城就是这么个尴尬的处境,地处狭小,民稀田少。别说张济有一万多,将近两万人了,就是两千脱产军队也是养不起的。

好在武关一直都在张济手里,每年秋收就像是打卡上班一样进入南阳盆地,帮着刘表搞搞秋收减负的工作,才能勉强糊得了口。

可正如贾诩所说的那样,原来能这么苟着,是因为丹水通道的另外一头是自己的盟友西凉武夫集团。但现在李傕、郭汜都已殒命,长安也落入了曹操之手。

更要命的是,刘表现在还跟曹操勾搭上了,这两人一旦联手,那张济、张绣叔侄俩立时就变成了风箱里的耗子,进退两难了。

原时空里,张济死后,张绣为什么会去投奔刘表,给刘表当守户之犬

可不就是曹操打下了长安,剿灭了李傕、郭汜吗

只是现在张济虽然没死,可局势却要比原时空中还要恶劣,因为刘表显然不足以为靠山了。

张济、张绣都不是傻子,再加上他们叔侄俩对贾诩是真的信服,不由的开始倾向于贾诩的意见了。

张济有些艰难的问道:“先生,如今之计,只能……降了吗”

其实真实的贾诩还真不是什么毒士,他由始至终,没怎么设计害人过。之所以会被后世传为毒士,其根源还是因为一计葬大汉实在是太威名显赫了。可真正看仔细了时间节点后会发现,在最初的时候,王允是答应了吕布、徐荣、士孙瑞等军政大臣都建言赦免收编凉州军,如果实在不放心,也可以诏令皇甫嵩出任将军,震抚凉州军。

可以说这些都是极其正确的建议,事实上李傕、郭汜等人最初也是愿意投降的,而且开出的对价仅仅是朝廷的赦免。

所以贾诩其实是完全替王允背了黑锅,坚决不允许赦免,在逼反了凉州军后,又胡乱指挥,逼迫徐荣出战的王允才是真正的葬汉责任人。

此时,贾诩建议张济、张绣投降,虽然有自保之意,但着实也是为了张济叔侄俩能有个好结果。

面对张济的不甘,贾诩只是拱了拱手,劝解道:“主公,此时若降,尚可议价,若等朝廷大军南下之时,我等恐俱为阶下囚矣。”

张济长叹一声,点了点头:“那就先见见郗使,听听曹公的报价吧。”

“喏。”

贾习笑了起来,赞同道:“主公英明。”

很快,郗虑就被请了过来。

别的不说,光是卖相,郗虑还是相当不俗的,无愧兖州名士之风。

“下臣郗虑,参见镇东将军。”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郗虑以下臣自称,而并非是外臣,原因就是他代表的是朝廷。不论天下诸侯有多自立,但明面上却并没有一人称孤道寡,都是承认自己是汉廷臣子的。

“天使请起。”

张济虚扶了一把,随后将郗虑邀请入席中。

两方坐下,郗虑的目光扫过上首的张济,以及对面的张绣、贾诩,心里斟酌着该如何开口。

在来之前,他看过了曹操给他的密信。

书信中详细的提出了要求,同时也给出了筹码。

实话说,这筹码其实并不好给,因为张济本人已经是平阳侯,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