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487章 蒯良归顺(第2页)

 

刘表即便得到了蒯、蔡两家的全力支持,也不敢说能正面击败这些宗贼。

 

于是,刘表就问计蒯良、蒯越和蔡瑁。

 

事实上这三个人里,不论是机敏,还是多智,又或是善谋,蒯越都是最出类拔萃的那个。

 

可蒯越却偏偏不说话。

 

第一个做出回答的人反而是蒯良。

 

蒯良的回答十分中规中矩,曰:“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

 

蒯良这是让刘表修仁德,以仁德安抚百姓,百姓一多,还用担心财货、粮食和兵员吗

 

蒯良这话说的对不对

 

肯定对。

 

但在当时不合适,周围都是拥兵自立的宗贼,北边南阳郡还有个超级宗贼袁术,哪里来时间给刘表修仁德,聚百姓

 

刘表这可是偷偷单骑一人偷偷跑来的,连荆州牧的招牌都不敢打,因此蒯良的话在当时就只能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刘表的反应也很现实,那就是表顾问越。

 

蒯越当时就回答曰:“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武人,不足虑。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术等虽至,无能为也。”

 

蒯越这番回答可谓是面面俱到,同时为刘表玩阴的提供了道德支持。

 

不是你刘表坏,是你刘表为了荆州百姓要治乱!

 

蒯越提供了可行的计划,又给刘表安上了大义的名分,最后还给了战略分析,可谓是周道之极,滴水不漏。

 

结果就是刘表大喜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

 

这意思就是蒯良的计策缓不救急,蒯越的才是最适合眼下的奇谋。

 

蒯越想不到蒯良的计策吗

 

显然不是的,蒯越肯定也能想到,但他更能想到蒯良的计策在现在是帮不上忙的。

 

所以蒯越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谋划,可见其能力之强,智谋出众。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还不足以说他和贾诩有相似度,毕竟出众的谋士多了,在计策上,荀彧、荀攸、荀谌、沮授、郭嘉、法正、程昱、诸葛亮、陆逊、庞统等等这些人都可以做得到。

 

可蒯越在计策的实行上,和刘表却出现了有趣的分歧。

 

蒯越的意思是,把这五十多个宗贼骗过来,然后杀了其中对刘表最为不敬,最为桀骜,最为独立的那几个,然后施恩其他人,以拉拢人心,降服宗贼为己用。

 

刘表的选择是,你这太麻烦了,我选择全部刀了。

 

是的,没错,很多人觉得心肠软的刘表,选择了把骗过来的五十多家宗贼悉数杀绝,而被描绘成毒士的蒯越却是力劝刘表只杀领头对抗刘表的那几家。

 

只是蒯越比起贾诩来更为全面,他和贾诩都有治政的能力,也有奇谋的才智,在第一项上,蒯越要胜过贾诩,而在第二项上,蒯越略微逊色贾诩半点,但蒯越却有贾诩没有的第三项能力,那就是出则为将。

 

蒯越可是荆州不可多得的大兵团指挥家,历史上的荆南就很可能是他指挥平定的。荆州总共有两个半大兵团指挥官,一个是蒯越,一个是黄祖,剩下那半个则是蔡瑁。

 

只可惜刘表畏惧蒯越的才能,一直将他按在自己身边,不敢轻易放出去。

 

假设官渡之战后,荀彧、荀攸叔侄俩没能劝住曹操想要暂时放弃河北,回头打荆州的想法,那倒是有可能会看到一场蒯越对战曹操的巅峰对局了。

 

“明公垂青,良深感荣幸,然实难心安。吾不过一介老朽,于经史研读未达精深,在乡梓略有薄名,实因乡邻抬爱,亲友青睐。平日里虽好读书论道,却常觉自身才疏学浅,见识短陋。

 

早闻明公州堂之上,人才济济,皆为栋梁之材。

 

相较之下,吾犹如沧海一粟,才不过中人之姿,德难及贤达之范,恐难当重任。且吾性愚钝,行事半生,毫无建树,实心灰意冷,只想归隐家中,偷生苟安。